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贡献力量
加入时间:2023-11-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绿色,是沙海中最动人的色彩。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的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很难想象,曾荒凉了千年的沙地,如今“长”出了水草丰美的绿洲。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则谚语是毛乌素沙地农牧民生活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面对曾经的窘境,当地农牧民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根据沙丘流动特点,研究治沙模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沙地治理率超过70%。联合国荒漠防治化组织总干事认为,毛乌素沙地治理实践,为全球治沙做出了中国贡献。
  
  70多年来,中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拓展了中国的绿色版图,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显示,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绿色传奇”,是中国致力于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的中国贡献。
  
  视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中,这是更广视野和更大格局的转变,是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表现。
  
  中国始终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推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向世界分享中国理念——
  
  解答世纪之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中国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这一个个“共同体”理念,勾勒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愿景,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写入了联合国议题。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成为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在气候多边进程面临不确定性时,中国发挥大国引领作用,提振各方信心。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1+n”政策体系,树立全球气候治理主动担责的标杆。
  
  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历史性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明确2030年全球行动目标和2050年全球长期目标,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共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各国必须共同合作、携手应对。只有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走向繁荣。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开展跨国合作,成立泛非“绿色长城”组织,联合抵御风沙侵蚀。近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多个沿线国家响应,中国依托位于肯尼亚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推广“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经验,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建设。
  
  这是“一带一路”的故事,也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故事。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才是人类共同营造和谐宜居家园之选。
  
  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
  
  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每个国家都应充分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0多人次环境领域人才,与3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通过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缩影。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引领推动“昆蒙框架”实施,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新征程上,中国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全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