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退耕还林还草 山川着绿林海生金
加入时间:2022-11-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图为退耕还林后的陕北 杨林摄
  


重庆市丰都县退耕还林栽植的雪桃 陶波摄

  曾经濯濯童山,如今秀美山川。作为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的生动实践,给中国国土生态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退耕还林地区的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从1999年到2021年底,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22亿亩,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取得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巨大综合效益。
  
  退出一方薄田,“还”来一片青山。20多年来,正是在这一“退”一“还”之间,实现了中华民族沿袭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优化了国土空间利用,重建了陆地生态系统,推进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国土增色 山河添彩
  
  由毁林开荒转向退耕还林还草,是世纪之交林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1999年,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在华夏大地正式拉开了这一世纪工程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将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在进一步巩固第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又启动了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7个地市2435个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2/5,目前,成林面积2亿多亩,超过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1/3。工程区生态修复明显加快,短时期内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一些地区提高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林草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退耕还林还草扭转了工程区生态恶化的趋势,给中华大地带来的绿色变迁让人惊喜连连。
  
  延安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发祥地,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9个百分点。昔日“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的黄土高坡,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建设的成功样本。
  
  在贵州,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
  
  内蒙古的林草覆盖度由15%提高到70%以上,遏制了沙质耕地进一步沙化,风蚀沙化状况大大减轻,生态屏障功能极大提升。
  
  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现森林资源和生态承载力的双增长,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依托退耕还林,新疆南疆四地州从昔日黄沙漫天的荒原大漠,变成如今瓜果飘香的苍茫林海,创造了“人进沙退”“林茂粮丰”的人间奇迹。
  
  从长江流域到黄河两岸,从偏远山区到广袤平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让穷山恶水改换了容颜,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实现了从“黄土满坡、广种薄收”到“山川着绿、林海生金”的绿色蜕变。
  
  一“退”一“还” 江河安澜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启动,正值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极度脆弱且不断恶化之际。
  
  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洪水泛滥,特大洪涝灾害南北夹击。面对空前的生态灾难,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是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有利于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2020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每年涵养水源440.05亿立方米、固土7.09亿吨、滞尘5.40亿吨、固沙8.37亿吨、固碳0.56亿吨,年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42万亿元,涵养的水源相当于三峡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减少的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相当于我国年化肥施用量的四成多。
  
  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是退耕还林还草的主战场。长江输沙量减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功不可没。20多年来,中央财政在长江经济带有关省市投入超2000亿元,实施退耕还林8000余万亩,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2011至2016年,以西南地区为主的土地石漠化面积年均缩减3.45%,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人工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贡献率达65%。与长江上中游地区相比,黄河上中游地区增绿难度更大,但退耕还林还草效果也最为显著。延安是黄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退耕前年入黄泥沙占陕西省入黄泥沙的1/3。退耕以来,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00余吨,年入黄泥沙由2.6亿吨降到0.3亿吨,降幅近90%。“三北”风沙区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另一个更广袤的战场,工程建设形成的绵延“三北”地区的绿色“铜墙铁壁”,有效阻滞了塞外风沙,极大改善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状况,为实现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程度“双减轻”的整体逆转作出巨大贡献。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长江三峡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北方地区严重沙化耕地得到有效治理。随着生态逐步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工程区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金钱豹、普氏原羚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脱贫增收 生态惠民
  
  农民群众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退耕农民,多次提出巩固和扩大工程建设成果,继续为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从直补到户的政策性收入,到多点触发促进增收,从改变山水的绿色变革,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发力,普惠西部地区和广大老少边贫地区,惠及亿万农民,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真正做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截至2021年底,全国4100万农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58亿农民直接受益,经济收入明显增加,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补助资金9000多元。
  
  同时,退耕后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后续产业增加了经营性收入,林地流转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外出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更加稳定多样。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后,仅2015年、2016年全国退耕还经济林就分别达到518万亩和818万亩,分别占年度总任务的55%和58%。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干鲜果品、木本粮油基地、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让农民彻底跳出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历史魔咒,蜕变成绿水青山下拥有金山银山的幸福新农民。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7—2016年,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高1.8个百分点。四川省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使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收入达1000亿元。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大多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程的扶贫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实现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抓手。2016—2019年,全国共安排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耕还林还草任务3923万亩,占4年总任务的75.6%。
  
  国家林草局发展研究中心对退耕还林还草105个样本县监测显示,截至2017年底,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31.2%,其中西部地区有些县超过50%。云南省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全覆盖,安排到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任务占全省总任务量的95.6%,贡山县独龙乡人均退耕还林1.75亩,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22元,是退耕前的12倍,整个乡实现脱贫。
  
  过去陕北延安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生活贫困,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退耕还林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不断释放的巨大红利,广大民众受之用之,而亲历了身边由荒变绿、由绿变美、由美变富,这种变化又促成了民众生态认知的转变。可以说,二十余载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生态,不只是山水,从自然生态开始,它正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中国典范 助“绿”全球
  
  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在增加“中国绿”的同时,也增加了“世界绿”。
  
  2019年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研究报告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植被来自中国。而这一年,恰好是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作为中国新增绿量的超级大户,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全球贡献了5亿多亩绿色植被。
  
  这份报告还显示,2000—2017年全球绿色面积增加了5%,其中我国绿色面积净增长和净增长率分别达135.1万平方公里和17.8%,均排名全球首位,并且植树造林占到了42%。根据同期数据推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在全球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我国连续多年保持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推动我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积极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成为人类修复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得到全世界的高度赞誉。
  
  2019年2月,《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对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作了详细介绍,呼吁全球学习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创造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涉及“三农”的社会变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工程建设和实践的深入推进,政策措施仍需要不断完善。为此,经国务院同意,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延长补助期限,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重心转到巩固成果上来,对已有成果实行精准管理、提质增效,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经济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十余载,是一段历史;二十余载后的今天,是新的起点。过去,退耕还林还草有了厚重的积累,未来,退耕还林还草将继往开来,迈向新的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王芳)
  
  

[旅游]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推进乡村全
[林业] 四川雅安:矿山复绿 守护大熊猫
[工业] 辽宁:不断厚植全面振兴的绿色底
[林业] 攻坚战场构筑光伏长城
[旅游] 五个全推动吉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 氢能 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加速向绿
[林业] 和谐共生:以自然之道 养万物之
[工业] 耗能大户变减排先锋
浙江湖州:绿水青山点绿成金
生态成产业 青山变金山
绿美+ 让云南保山走上发展新路
福建:提升创新活力 守护绿水青
智慧千里眼 守护绿水青山
新点子新技术让低碳理念更受年轻
废旧家电去哪了
10000套住房将以旧换新 这
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再利用 湖南芷江侗乡
吉林以绿色为发展底色 积极打造美丽中
绘就水清岸绿的城市画卷
西藏那曲市挖掘非遗新资源 促进农牧民
山西平定兴产业治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以增值化理念打造美丽海湾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