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废弃矿洞“变身”发展宝藏
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因地制宜发展集种植、旅游、特色景区于一体
加入时间:2023-09-0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尧治河村村民在矿洞里采摘食用菌。

  全国知名的磷矿开采区——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全村大小矿洞数量一度多达60余个,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经过30多年的开采,绝大部分矿洞被封闭废弃。
  
  如何找到废弃矿洞循环利用的新路?
  
  尧治河人从2016年开始先行先试,探索发展“矿洞经济”。
  
  经过多年改造,废弃矿洞蝶变为旅游胜地、食用菌基地、洞藏酒基地。这些绿色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也为全国老矿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了新路径。
  
  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矿洞经济”初见成效
  
  2021年9月27日,国内首家矿洞探险人文景观——尧治河三界洞天景区正式开门迎客。
  
  三界洞天景区位于一个废弃矿洞内,矿洞于1994年开挖,2015年废弃封闭。
  
  新建的三界洞天景区利用7d高科技互动影院、高清激光工程投影机、4k动态3d影片等,打造了69个神话故事场景,总投资额2.2亿元。景区开业以来,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洞里的景区我去过不少,但像这样利用废弃矿洞造景的还是第一次见,很神奇。”8月15日,在三界洞天景区,来自十堰的游客徐昕带着家人,畅游洞内“神话世界”。
  
  “三界洞天景区历时5年规划建设,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利用矿洞打造的神话旅游主题景区。”尧治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组负责人、湖北省旅游决策咨询专家、湖北大学教授张立明说。
  
  尧治河村位于“中部磷都”保康县境内。1988年,全村人绝壁凿路、开山采矿。至2011年,全村总产值突破1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然而,走上“致富路”,带来了“环境病”——巍巍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山体支离破碎,灰尘铺天盖地。
  
  “不能再挖了。”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深知,村集体经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发展文旅产业。在确定把“山区建成景区、矿区建成景区、老百姓生活区建成景区”的“三区融合”发展战略后,尧治河村目前仅剩4个矿洞还在开采,生态恢复率达96%,森林覆盖率达92%。
  
  废弃矿洞要么回填,要么加固,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办法,修复成本都很大。而且这些废弃矿洞水电等设施齐全。“不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可惜了。”孙开林说。
  
  在孙开林的倡导下,2016年,经村党委谋划提议,全体村民一致表决——尧治河村开始探索发展“矿洞经济”。
  
  奔波各省考察“取经”、聘请专家科学规划、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家家出力投身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和逾3年的艰辛建设,村核心区全长约2.7公里、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巨大矿洞变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秘境”。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孙开林结合实践和调研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尧治河村变废为宝、发展“矿洞经济”的探索,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可。
  
  矿洞种起食用菌,富民产业成势见效
  
  在尧治河全村60多个废弃矿洞中,满足条件、可以开发成景点及其他旅游业态的数量有限,那么,其余位置、构造不佳的矿洞该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开林在考察外地香菇种植时深受启发:能不能把大棚式的香菇种植引进到尧治河废弃的矿洞里?这样既减少占地,又节约了土地,也不需要搭大棚。
  
  说干就干。尧治河村邀请专家现场评估,选定食用菌种植产业进行布局规划;请来专业团队,依托合作社模式经营、管理,推动产业成势见效;借助乡村游客流和影响力,稳步拓市场、开销路。
  
  刚刚过去的夏天,热浪滚滚。室外气温高达38摄氏度时,尧治河戴家湾矿区的废弃矿洞里,却是凉风习习。独特的蘑菇香味随风飘来,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一个个蘑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
  
  “原先,停产的矿洞就废弃在那儿,既不好看也不安全。后来,村里带我们选取条件适宜的矿洞种起食用菌,为乡亲们找到致富新路子。”正在洞内采菇的村民宦仁菊说,矿洞内恒温恒湿、清爽阴凉,生长的食用菌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以实现春夏秋冬四季连续采摘、稳定供应。每批代料蘑菇可采摘7茬,综合产量较常规大棚食用菌提升约30%。
  
  短短两三年时间,尧治河村十余个大小矿洞变成“菌菇农场”,6个品种、50余万棒菌包、超2000万元产值、解决老弱群体30余人就近就业的富民产业在全国率先形成。
  
  “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将桑黄、灵芝等高端食用菌和有机蒜、葱等绿色食品种植有序铺开。”孙开林说,届时,矿洞种植总规模还将扩大5至10倍,让八方游客都能一品绝味山珍。
  
  利用发展优势,培育高附加值的洞藏酒产业
  
  从三界洞天景区背后的养心谷民宿群逐级而下,行至谷底,一处酒香四溢的小广场上集聚了不少排队的游客。追随大家的脚步,笔者走入广场边一处门楣精致的矿洞,只见低矮、深邃的洞中,整齐摆放着一个又一个陶土酒坛。
  
  “废弃的矿洞是存酒的好地方。”孙开林说,荆山文化培育出保康地区悠久的品酒史、酿酒史,在废弃矿洞的开发利用中,他们不仅着眼于易结合、见效快的矿洞旅游和矿洞农业,更依托当地成熟的白酒制造产业体系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培育了洞藏酒这一附加值较高、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洞藏尧治河白酒基地设有8个主题藏酒区,集藏酒、品酒、经销和文化体验于一体,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中国酒文化展示体验区。
  
  “常年维持16摄氏度左右恒温、75%上下恒湿的矿洞环境,是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经过陶土罐洞藏的白酒,酒体更细腻、口感更醇厚。”湖北尧治河洞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钢说。
  
  同时,原有的台阶、矿道等设施降低了空间改造难度,连片的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为洞藏酒赋予了特殊的价值。
  
  “我们目前推出了两种销售模式,客户既可直接购买公司窖藏的年份白酒,也可在18个品类原酒中选购洞藏,按存储时间交管理费。”王刚介绍,今年7月试营业以来,客户存酒储量已达5万斤,按此增速,5年内矿洞空间将被全部利用,每年仅管理费便相当可观。
  
  思路一变天地宽。曾经令人无比揪心的废弃矿洞,如今不仅成了独特景观、生产基地,而且正在成为尧治河村的“宝贵资源”和“绿色资产”。“尧治河村52公里的矿洞带全部开发利用后,将形成集无公害食用菌和蔬菜种植加工、洞藏酒系列主题景区、文化休闲娱乐业态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群。”谈及未来,孙开林信心满满。
  
  一座座废弃矿山变身网红旅游打卡地,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尧治河人用一幕幕创业场景、一个个金字招牌,生动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哲学意蕴。(桂全宝 龚莉 胡采棣 赵月)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