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中德汽车大会点赞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加入时间:2023-11-03  来源:新华社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当前中德双方应顺应全球化的产业发展大势,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共同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月17日至23日,2023中德汽车大会在吉林长春、河南郑州和长三角地区举办,来自中国和德国的企业、政府、协会等机构的千余位业内人士,围绕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与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新机遇等话题展开全方位深入探讨。

  与会人士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汽车产业链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中德合作互利共赢。当前双方应顺应全球化的产业发展大势,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反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为3月9日拍摄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许畅摄)

  中国市场提供新机遇

  过去40年来,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是中德合作的典范和标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低碳愿景为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造了新机遇。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包括德国车企在内的全球业界的目光。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发展非常快……如何尽快适应中国市场,以及如何与中国市场进行协同,对于全球所有市场而言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赫尔穆特·施泰特纳(中文名施睿哲)在中德汽车大会上表示。

  当前,中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改变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给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德国奥迪品牌在中国设立的首家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计划投资额超过30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2024年底投产,年产能超过15万辆。

  施睿哲表示,预计从2026年起,中国豪华车型细分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将超过传统燃油车,面对新机遇,公司迅速制定了战略方针,并在中国推行明确的电动化战略。

  “放眼全球,中国汽车行业转型速度一马当先,大众集团愈发重视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常青表示,大众集团赋予其中国公司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大众会做出更多的“在中国为中国”决策,使中国成为集团的“第二总部”。

  不仅是大众,宝马也在电动化方面扩大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其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辽宁省沈阳市紧锣密鼓地施工。据介绍,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

  参加本次中德汽车大会的,不仅有大型的德国车企,还有数量众多的德国中小企业,它们积极寻求对话合作。德国弗劳恩霍夫无损检测研究所首席商务发展经理克里斯蒂安·康拉德表示,他参加此次大会的目的就是为联系上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并全力与这样的企业合作。“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走在了前列,我们必须跟上步伐,全力融入这个产业链,而不是掉队。”

  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建厂,为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教授表示,欧洲对于中国的电池技术有非常大的需求,奔驰、宝马、大众等车企都需要中国生产的电池,因此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与中国合作。

  杜登霍夫认为,围绕新能源汽车,中国在电池、软件、新型制造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德国企业需要与中国合作才能取得进步。

  “对全球车企而言,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和制造基地,而是在技术、人才、创新模式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提供更多资源。”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说。

   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以奥迪一汽项目为“链主”,吉林省已有包括动力电池项目在内的49个新能源汽车重点配套项目逐步落位,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本地配套率,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

  与此同时,奥迪一汽公司所在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高标准打造国际人才产业园,建设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机构,吸引奥迪、大众、一汽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和专家入驻。

  目前,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土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设备安装陆续展开,与之相伴相生的是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雏形初现。

  在奥迪一汽项目的不远处,一汽集团与比亚迪强强联合,正打造东北地区首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基地按三期45gwh产能规划,每期建设15gwh,预计总投资180亿元,全部投产后可为近6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拉动近万人就业,年产值预计200亿元。

  基地负责人武瑞甲表示,动力电池投产后将对一汽新能源战略和奥迪一汽项目形成有力支撑,实现产业链的同轴布局和近点协同。

  施睿哲介绍,未来奥迪一汽公司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供应商比例将达到50%左右。

  “中国将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唐颂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制造业基础设施。

  “中国还建设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的港口群,交通物流顺畅、高效。”唐颂表示。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认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中德合作将进一步延伸拓展,在技术、市场、人才、管理、供应链、创新链等方面实现协同共赢。

  德国图林根州汽车产业集群主席托马斯·吕克表示,中国的供应商在德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上,未来双方的合作有很多潜力,可以一起来开发整个世界市场。

  合作共赢才有未来

 󈄶月初,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在中德汽车大会上,诸多人士对这一决定表达反对和担忧,认为在中国引领和带动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的过程中,中德汽车产业应该延续过往40年的良好合作基础,在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互补,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

  崇泉表示,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结果将是两败俱伤。

  崇泉说,40年来,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成果丰硕,体现了两国经济的互补与融合,未来,双方应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分别与德国多个车企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传递了两国对继续深化汽车产业合作的战略态度。

  作为最早一批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车企,大众集团正与江淮汽车在安徽建立第三家合资企业,计划于年底正式投产。此外,今年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大众在德国总部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提升了其在中国的研发实力。

  “在过去的40年发展中,合作始终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青表示,大众将继续与其他制造商、供应商和中国政府积极合作,推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德国驻华使馆公使斯蒂芬·葛若海说:“我们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并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和技术上的互利共赢,也能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以贸易救济的名义构建市场壁垒,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这种行为扰乱了公平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也必将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

  “我们始终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要靠开放合作,而非保护主义,要靠创新驱动和公平竞争,合作共赢才有未来。”柳燕说。

  一汽集团副总经理雷平表示,汽车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保护主义将会是创新和技术的绊脚石,加强沟通,深化合作,良性竞争,才有利于两国汽车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也期待中德双方未来在新能源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产业生态、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实现中德汽车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汽车行业的共同发展。”雷平说。

  德国萨尔州经济发展局局长斯特凡·施魏策表示,反补贴调查对德国企业非常不利,德国需要更多的合作。

  “变革时代我们必须合作。”杜登霍夫说,只有通过合作中德才能互相学习,变得更加强大,并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报记者王晓林 张建)


 

[农业] 我国弃采茶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取得
[农业] 河南通许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
[林业] 内蒙古喀喇沁旗做大林下经济 鼓
[农业] 让乡村有名更扬名
[旅游] 云南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 推动消费结构绿色升级
[工业] 出坞 向着清洁能源转型
[工业] 5城市将与中国移动等央企共建低
绿水青山间奏响丰收致富曲
青山有价 绿水含金
和美乡村 美美与共
绿水青山间奏响农业丰收曲
绿水青山相映美 金山银山幸福长
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生态包袱变财
有效拓展增量用能空间 深入挖掘
多地加大补贴力度 促进汽车以旧
以旧换新政策下 废旧家电何处去
山东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收集利
莫让敞开的井口成为城市安全的黑洞
助力美丽中国 共话绿色未来
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老幼共托新场景
我国将从6方面发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央行等四部门发文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