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安徽黄山绘就美丽乡村
加入时间:2022-07-18  来源:农民日报  
 

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一角。资料图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委、市政府创造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五微”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着力打造全国全省乡村振兴新典范。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绩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黄山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6个区(县)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微改造提升”增添乡村底色

  在黄山,说起老街,人们往往想到屯溪老街。其实,比屯溪老街更早的商埠,是屯溪的隆阜老街。这里从唐代开始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码头。今年来,市、区两级投入千万元对隆阜老街实施“微改造提升”,以“针灸”式手法推进管网改造、路面修复、历史建筑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等工作,让老庭院惊艳蝶变、老房子精神抖擞、老作坊焕发青春、老砖墙伸出新枝。

  离隆阜老街不远的凤霞村,过去很土很脏,猪圈牛舍随处可见,一度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地村民曾感叹:“凤霞村,白瞎了一个好名字!”偏房偏棚怎么拆?村前道路怎么走?猪圈农具杂物怎么安顿?院子里种什么树?一桩一件、一砖一瓦,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家精打细算、注入巧思,凤霞村逐渐换了模样。

  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黄山市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系统建设乡村。目前,当地已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出台黄山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办法,因地制宜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统筹实施环境整治、古建保护、绿化美化、资源盘活等“微改造提升”项目1.4万个,累计投入74.8亿元。实施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200余个,将123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占总数45%以上,令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在精细改造乡村的过程中,当地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传承徽匠精湛技艺,在“五小园”、微景观打造中,融入农耕、新安医学、红色等乡土文化,和陶罐石磨、废旧农具等乡土元素。

  “微景区培育”丰富乡村内涵

  休宁县大山深处的祖源村一度沦为“空心村”。2016年,年近七旬的庞焕泰从上海来到祖源地,租下30多栋破烂旧屋,实施传统村落改造工程,建成了“梦乡村”特色民宿群。在他的带动下,外出村民,纷纷“回巢”办民宿、搞旅游,昔日的“空心村”成了休闲养生的“网红村”。在黄山,这样的网红山庄不计其数。

  聚焦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域旅游发展定位,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微景区培育”理念和景区化标准引领乡村建设。目前,乡村旅游已覆盖七成以上村庄,年接待游客4420万人次、收入320余亿元。结合景区村庄创建,培育艺蔬临河、童趣虹光、塔川秋色、生态坑上、梦里祖源、九砂渔村等微景区150个。西递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实现由“盆景向风景”的迭代升级。对照景区标准,黄山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景区化环境,夯实景区式基础,完善景区式配套。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以上,中心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微创意运营”激发乡村活力

  走进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村口,8.8米高的菜篮子徽标和红椒串装饰的路灯,夺人眼球。不远处,由丝瓜、豌豆、茄子等各种蔬菜造型装饰的弧形拱门,犹如张开的双臂,欢迎着八方来客。村中,以蔬菜命名的十多条巷弄营造出浓厚的蔬菜文化氛围;村尾,当地村民带着刚刚放学的孩童在蔬菜主题休闲公园嬉戏游玩,开心写在他们的脸上。置身此间,蔬菜瓜果清香扑鼻。作为远近闻名的安徽省级专业蔬菜村,临河村是徽州区乃至黄山市的大菜篮。当地村民80%的收入来源于种植蔬菜。这里的四季豆等蔬菜常年供往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地区。2021年,该村抢抓黄山市创意创新之机遇,突出蔬菜专业村特色,高起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为整村风貌注入“蔬菜文化”。尔后宾客纷至、一炮走红,成为网红打卡村,创意之笔绘就出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临河。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创意赋能,聚焦乡村优质资源资产,创新乡村运营体系、路径与环境。通过实行农村资源资产收储经营、涉农小型工程承接实施、乡村产业规划开发、农产品生产经营“四统一”管理,推动乡村资源向资金、资产、资本转化,有力探索解决“乡村需要市场化运营、运营主体是谁”的关键问题。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2.52亿元,3个区、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进入全省十强。

  “微循环发展”推动乡村升级

  休宁流口镇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源头。2016年7月,该镇以流口村为试点,率先探索建立“生态美超市”,引导和鼓励村民用烟头、塑料袋、纸盒等垃圾兑换日用品,并打造绿色有机茶园,规模养殖泉水鱼,发展生态经济,守护一江清水。无独有偶,2021年,同样为守护一江清水,徽州区坑上村建成日处理5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二级泵站引至山腰处,村民们告别了翻山越岭引水浇灌的历史。“不用日晒雨淋,也避免了下河洗衣服污染水源,大家边聊天边洗衣服,说笑间,邻里关系更和谐了。”被村民胡来好点赞的“污水处理站的好搭档”,是村里为杜绝村民下河洗衣服建设的生态共享洗衣房。

  通过聚焦绿色生态循环发展,黄山市结合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动优质乡村生态资源实现价值化转换。推进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首创乡村“垃圾兑换超市”,并升级为“生态美超市”,让村民享受保护生态红利。同时,巩固拓展茶园绿色防控成果,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园无农残城市,促进茶叶优质优价、实现农民增收。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微奉献治理”促进乡村和美

  深夜,一声低沉的锣响荡开在寂静的千年古村黟县西递。“80后”打更人扬起手中的木槌,走过纵横交错的深巷,将锣声送往村庄每个角落,守护着一方平安。“西递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守护好遗产是每一个西递人的责任。”跟随西递镇党建办主任郑芝燕的脚步,走进“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只见文化墙上“作退一步想”“和为贵”等字样分外醒目。郑芝燕介绍,2020年以来,西递镇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将“作退一步想”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通过“听、理、劝、借、退、和”工作法,疏导群众在矛盾纠纷调解中搁置争议、主动让步、达成和解。

  在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黄山市通过充分发扬群众主人翁精神,引导农民主动献计助力,实现家园共建、民主共护、文明共创、村事共管。充分挖掘徽文化中“善治”等优秀因子,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建设工作室、调解室1100余个,调解成功率达98.5%。引导“五老”等群众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培育平安和谐促进会、“逢四说事”制度等自治品牌69个,实现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基层。(记者 杨丹丹)

[农业] 乡村环境美 乡亲日子新
[林业] 林下淘金 巧吃生态饭
[林业] 聚焦林草资源管理和三北工程攻坚
[旅游] 五一旅游市场前瞻:小城游再升温
[农业] 如何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林业] 我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农业]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让闲置土地活
[林业] 到2030年河北三北工程区森林
生态成产业 青山变金山
绿美+ 让云南保山走上发展新路
福建:提升创新活力 守护绿水青
智慧千里眼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绿色屏障 收获金山银山
财政助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如何焕出消费新活力
哪些能换 旧的如何回收 甘肃推
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加快完善再生资
年轻人追捧二手商品 市场潜力超
西藏那曲市挖掘非遗新资源 促进农牧民
山西平定兴产业治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以增值化理念打造美丽海湾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