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金华建设清洁美丽浙中大花园
深化“千万工程”学习“浦江经验”
加入时间:2023-11-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盛家布艺”看扎染、“李氏梨膏糖”喝糖水、“猫的小院”撸猫……金秋时节,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浙江省金华义乌李祖村,白墙黛瓦、绿意盎然,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
  
  多年来,金华市持续深入推进美丽金华建设,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到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开创了八婺大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美丽环境 民乐人和
  
  从夏天到秋天,从暑热高温到清风送爽,金华市浦江县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外地考察团。他们都是为了学习“浦江经验”。
  
  “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把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此后带头坚持每年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逐步形成。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浦江经验”再次作出重要批示。7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信访局与浙江省委在浦江县召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经验交流会。“浦江经验”何以能够走向全国,从浦江20年县域治理实践的一个个侧面中可以窥见一二。
  
  浦江曾经是名副其实的信访大县,而水晶产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度是浦江的信访根源。20世纪80年代,浦江的“弄潮儿”们蹚着经济发展的热潮,将水晶的“种子”引进浦江。随后,水晶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壮大。
  
  高峰时期,浦江曾有2.2万家水晶加工点,遍布城乡;聚居了28万外来人口,生产的各类水晶产品远销海内外,浦江水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然而与此同时,每天约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全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近90%的村庄都滋生了违法建筑。因水晶污染引发的信访问题也持续走高。
  
  为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社会矛盾,浦江壮士断腕,以治水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
  
  短短几年时间,浦江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两万余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70余万平方米;先后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23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5起,行政拘留394人,刑事拘留82人。去年,浦江县信访总量仅有629件(次),比2002年下降93.9%。
  
  浦江整治水晶行业,涤荡污泥浊水,赢得群众满意,只是多年来金华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2013年,金华打响全省“五水共治”第一枪,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2014年,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等地方标准;2016年,建立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实施“蓝天保卫战”,铁腕清理整顿涉气“散乱污”企业;2020年,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一项项举措密集实施,一个个行动接踵推进,构成了金华碧水蓝天人和的美丽图景。2022年,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水资源综合评价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
  
  美丽城乡 共富大美
  
  “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前院里都栽种了花草盆景,每到秋季,整条街都五彩缤纷,处处是风景。”金华市金东区雅里村村民叶启富开心地说。
  
  然而,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子,20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垃圾堆、粪肥堆、柴火堆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夜晚一片黑。
  
  “以前村里连一条好路都没有,下雨天必须穿胶鞋。”回忆当时的情形,雅里村的老支书王永芳记忆犹新。
  
  2003年,“千万工程”在浙江全面铺开。雅里村成为金东区第一批环境整治村。经过一年综合整治,村里铺上了水泥路,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池塘难闻的气味消失了,池水变得清澈见底,雅里村破茧重生。
  
  之后,雅里村实施“千万工程”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宽。“我们通过环境整治,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结合红色文化推进历史建筑保护,近年来相继建成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金东区知青文化展览馆、金东区‘新时代村干部精神展览馆’等一系列展览馆,为众多历史建筑注入了新活力。”雅里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说。
  
  如今,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充满故事的红色旅游景点,让雅里村越来越有名气,进村参观学习、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就有商机,村里趁势做起农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的文章。去年4月,雅里村打造了“金田共享”特色项目,通过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企业认领、农民种地,实现低收入农民家门口就业。项目平均每亩租金1.5万元,村集体增收72万元,有效带动周边村合力盘活土地480亩,带动就业20余人。
  
  雅里村“绿富美”蝶变的背后是金华市全力推动城乡环境颜值大幅提升,全域大美格局加快构建的有力举措。
  
  眼下,从干净到美丽到富裕,金华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高水平全覆盖,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75个示范乡镇、5条共同富裕示范带标杆引领,6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269个省级特色精品村覆盖全市域,35个未来乡村先试先行,80个历史文化重点村焕发光彩,全市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4.9%。
  
  美丽经济 绿色发展
  
  “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日前,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向横店集团东磁公司颁发了《绿色能源消费核查声明》和《温室气体核查声明》,标志着这家企业在“零碳工厂”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生产磁性材料和电池的企业,是传统观念中的“污染企业”,为何能建设“零碳工厂”?横店东磁的底气来源于公司持之以恒实施“腾笼换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多项措施。
  
  如今,走进横店东磁,目之所及整洁,身之所感舒适。“对企业而言,‘绿色’就是节能和环保。”横店东磁负责人介绍说。
  
  厂房设计上处处体现“绿色”的生产理念,生产工艺采用u字型布局,最大化利用空间与场地。各生产车间始终秉持绿色生产理念,坚持万级和十万级洁净管控。投料车间由传统工艺的人工投料改进为全自动投料,使粉尘产生量迅速减少。园区集中供气,相比单独供气节电20%。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时刻关注各工序的运行状况,从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对工序进行分析,通过改善管理、改进工艺,在为工厂增添更多绿色低碳元素的同时,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产值效益。”横店东磁负责人说。
  
  横店东磁从传统观念的“污染企业”到“零碳工厂”的逐步转变,折射出的是金华市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眼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绿色已成为金华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影视文化、会展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出清“低散乱污”企业,全市煤炭消费比重、单位gdp能耗等指标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在全市gdp占比不断提高。
  
  下一步,金华市将围绕优化绿色经济体系、推进资源高效利用等七大领域,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档、循环经济“991”升级、碳排放达峰等六大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建设一座清洁美丽的“浙中大花园”。(本报记者 朱智翔)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