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生态包袱变财富
加入时间:2024-10-15  来源:农民日报  
 
  眼下,正赶上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鲜食玉米采摘季,口感甜糯的鲜食玉米吸引了大量游客。“一根玉米最高能卖到5元,施了有机肥才有这样的品质和口感。”旧县镇大柏老村鲜食玉米种植户张志新说到今年的收成,很是满意。
  
  生物有机肥不仅大量施用于延庆鲜食玉米种植,在平谷、密云、顺义等地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资环所”)发挥专家资源优势,致力于研究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并在北京郊区推广利用技术成果和经验。如今,试点工作多点开花,成效初显,涌现出一批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的典型案例。
  
  夯实“生态循环”技术基础
  
  近日,记者走进资环所在延庆的鲜食玉米基地,见到了市场口碑都叫好的“农科糯336”品种。“这是我们院玉米所培育的玉米鲜食品种,它让玉米甜糯不可兼得成为历史,真正做到了同一果穗上同时具有甜、糯两种籽粒,形成以糯为主、糯中带甜的特殊品质,每100克玉米叶酸含量高达347微克,是目前已知含叶酸最高的玉米品种之一。”资环所高级农艺师索琳娜介绍。
  
  北京意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国说起玉米产量,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又是个好年份,没啥大的自然灾害,目前看产量不错。我们走的是订单销售,500多亩鲜食玉米已经被预订了一半,算下来每亩地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能否种出高品质的鲜食玉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资环所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自2014年起,索琳娜一直作为技术支持专家,以延庆区旧县镇北京宝绿园生态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对口技术服务单位和示范点,开展包括玉米秸秆高温好氧快速堆肥化处理技术研究及效果试验、土壤检测分析与改良以及土壤调理剂产品优化与效果试验等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研究。
  
  “最开始示范点以条垛式腐熟发酵方式为主,通过10年的合作研究开发,现在技术、装备和配套场地的条件全面提升,拥有两条以槽式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为核心的农林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线,拥有北京市肥料正式登记证并成为北京市有机肥料政府指定采购单位,负责集中消纳并资源化处理延庆区全区农林废弃物(含厨余垃圾),并协助海淀区处理部分农林废弃物。”索琳娜说。
  
  构建“绿色循环”服务体系
  
  前不久,资环所开创的农林废弃物绿色循环“三碳”技术模式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资环所所长刘继锋说:“土壤固碳减排有了新突破,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生态环保领域首次入选的项目,标志着我国废弃物处理进入绿色循环的新阶段。”
  
  资环所研究员魏丹介绍,针对废弃物腐解碳转化慢与还田效率低的瓶颈,资环所构建了农林废弃物绿色循环“三碳”技术模式,包括废弃物“微环境调控法”定向保碳腐解技术、还田土壤定量增碳培肥技术,以及区域适配型农田耦合生态低碳技术模式。
  
  密云区溪翁庄镇黑山寺村每年产生的板栗壳等废弃物超过1万公斤,如今也实现了“变废为宝”。走进黑山寺村膜式堆肥示范核心基地,一台纳米膜发酵设备正在作业,“以板栗壳、枯树枝、蘑菇渣、核桃油渣等农业农村废弃物为原料,添加发酵菌剂,形成发酵条件。发酵后的产物不仅能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使用,还能用于制作花卉及中草药基质。”基地负责人丁建莉说。
  
  据了解,该技术模式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采纳,成为农业农村部退化耕地治理主推模式,其成果在密云水源保护区打造了示范工程。
  
  发掘农业废弃物身上的宝藏资源,把废物变成宝贝,让不起眼的桃枝变身为有机肥。在北京市平谷区,每年大桃采摘季一过,果农都会修剪下来大量桃枝,传统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将桃枝随意丢弃或焚烧。如今,果农将桃枝打包成捆,送到生产车间。刘家店镇刘家店村的国桃基地负责人王建春说:“一吨桃枝,可以换0.8吨有机肥,老百姓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基地桃园每亩地施用200斤左右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种出来的大桃个头大,品相好,口感脆甜,10斤一盒的包装,能卖到100元。”
  
  “全镇的桃园基本都改施有机肥,有了资环所孙焱鑫老师团队的指导,不仅提高了桃子的甜度,还让土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刘家店镇副镇长见国庆说。
  
  保障“种养循环”体系支撑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连接种植与养殖,关乎人、畜、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记者了解到,北京海华云拓能源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密云基地集成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成立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工作站,组建了畜禽养殖、作物种植、废弃物处理专家团队,团队成员共10人,研究员李吉进担任队长。
  
  “围绕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我们团队开展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提质增效、培肥地力,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成效。”李吉进说。
  
  公司董事长李婷婷介绍,在资环所的支持下,公司推广沼渣有机肥3.2万吨,推广有机肥应用面积1.57万亩,推广沼液灌溉施肥面积1.97万亩,消纳沼液14.10万方,增加企业利润693.1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北京市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环保”新路径,除了畜禽粪污变成有机肥料回归土壤,尾菜瓜秧也同样成为由“废”变“宝”。顺义区探索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均每年回收菜田废弃物12万吨,制成有机肥约3万吨,做到取之于田、还之于田,进一步改良土壤、肥沃地力。
  
  记者走进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原来随意堆放、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瓜菜残秧、茎叶、枯枝等农林废弃物被回收到这里,经工艺处理后,制作成有机肥、铺装物。
  
  据公司总经理刘子健介绍,公司前期存在废弃物处理工艺较为单一,全链条集成性综合处理技术模式缺乏等问题,而自从与资环所成立了废弃物研发中心,孙钦平研究员带领团队对废弃物高效发酵、臭气减排、检测分析、产品多元化等技术链条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了公司整体科技水平,扩宽了产品业务渠道。刘子健说,公司还制定了区域种养结合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建设方案,并开展污染防治技术工程示范,技术应用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97%以上。
  
  在昌平、大兴等区,资环所也在积极探索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利用,推动种养循环、“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刘继锋表示,资环所将继续研究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助力树牢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梁丽娜 记者刘菁)
  
  
[农业] 积极拓展乡村数字富民场景
[旅游] 片区化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业] 河南商丘民权采摘经济激发乡村振
[旅游] 红叶经济点燃文旅产业新引擎
[林业] 陕西榆林发展林业碳汇 绿水青山
[农业] 秋粮收购政策托底 农民好收成变
[农业] 盐碱荒滩成了米粮仓
[农业] 山东青岛:空心村变聚心村
在山外山观海中海
小山村如何点绿成金
青山绿水照梦来
吉林查干湖:美丽生态与美好经济
东北全面振兴启新程
让无废清风吹拂广阔天地
西藏以旧换新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
以旧换新 给您一份消费指南
扩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空间
以旧换新再发力 政策红利加速百
让城市托举起美好生活
上海城市治理有新招 让幸福生活触手可
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美丽苍溪建设
老城保护 莫忘传承叫卖声
从焕新到长新 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