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海南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自由贸易港
持续建设国家公园 不断唤醒海湾活力 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加入时间:2023-11-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不断唤醒海湾活力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中国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如何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并强调“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今年是海南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5周年。
  
  5年来,海南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保持全国一流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擦亮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以标志性工程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金秋时节,三亚河静静流淌,清澈的河水和天空映照的蓝色交相辉映。
  
  作为三亚市的“母亲河”,三亚河曾因污染问题长期处于黑臭水体状态。2022年,海南省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系统推进“六水共治”工作,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
  
  三亚市将河湖长制与“六水共治”融合推进,统筹海陆、水岸、城乡关系,将流域的水体治理与控源截污、生态提升、活水保质、面源消减、景观提升、土地开发等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如今的三亚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
  
  近年来,海南省聚焦优势所能和国家所需,先后确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博鳌零碳示范区6项标志性工程,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日前,海南长臂猿监测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拍摄到了一只去年出生的海南长臂猿,这也是这里的第37只。2021年10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两年来,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每天清晨,雨林中都会传来高亢嘹亮的鸣叫声。
  
  海南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周亚东告诉记者,海南省加强海南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组建专职监测队伍,编制《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及生境保护修复。
  
  “海南长臂猿种群实现稳步增长,近三年来已发现至少28个野生动植物新种,生态保护成效逐步凸显。”周亚东说。
  
  推进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需退出的9座小水电已全部完成退出,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gep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迈出建设新步伐,成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一项项标志性工程落地生根,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中之重。
  
  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五指山市水满乡,坐落在五指山主峰脚下,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乡镇。
  
  由于环境气候得天独厚,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万个以上,水满乡是典型的“天然氧吧”。
  
  森林覆盖率接近90%的五指山市,在2022年pm2.5浓度降至9.4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个位数的市县,空气质量持续保持第一。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信芳介绍,2022年全省空气质量包括pm2.5在内的5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pm2.5年均浓度达到12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94.9%。“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在8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持续为优级。
  
  从宏观到微观、从水到土、从山林到海洋……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海南省,如何铺就“美丽海湾”的新画卷?海南省不断唤醒海湾活力,打造“耀眼的皇冠”。
  
  明确“标尺”——修订完善《海南省美丽海湾创建考核标准》《海南省美丽海湾建设省级优秀案例评审标准》;
  
  摸清情况,精准施策——通过对文昌、海口、琼海、昌江等地开展省级“美丽海湾”建设指导帮扶工作,形成调研报告。
  
  2023年,海南省发布《关于加强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意见》,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协同推进海南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构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格局。
  
  历时262天,提前9个多月,三亚市凤凰岛二期完成拆除。海南省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措施,围填海问题整治取得标志性成果。
  
  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为此,海南省动真碰硬攻坚,以专项整改和督察整改为抓手,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联动,啃下一批“硬骨头”,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
  
  据介绍,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完成率100%,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100%,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专项整改到期完成率100%。
  
  一份份成绩单背后,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久恒心。
  
  推动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
  
  2023年4月11日,随着《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碳汇量交易协议》的签订,万宁市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完成首单碳汇量交易。
  
  这个项目是首个在海南省碳普惠机制下备案的“蓝碳”项目,助力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次实现碳中和。
  
  海南省海洋自然资源丰富,着力开辟“蓝碳”研究,实施一批“蓝碳”先导性研究项目,进一步探索、挖掘、发挥好海南“碳库”潜力,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展现海南亮色。
  
  对此,张信芳表示,将多元化发展海洋绿色经济。“十四五”期间规划开发11个海上风电场址,总开发容量为1230万千瓦。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三亚蜈支洲岛、海口东海岸等5个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省持续推动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不断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海南省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部分重点领域专项方案,“1+n”政策体系初步构建,推动能源、产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四大领域节能降碳。
  
  此外,海南省还以滚动实施标志性工程引领能源、交通、建筑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同时,从无到有培育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释放绿色产业新机遇。
  
  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驾护航。2021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实施。两年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出台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性法规,制(修)订《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规定》等30余项涉生态文明领域的省级政策法规。海南省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驶入法治化建设快车道。
  
  “海南省将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张信芳说。(本报记者牛秋鹏 孙秀英)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