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江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发挥源头治理作用 强化环评制度保障
加入时间:2023-11-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贵厅环评处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感谢对我公司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23年7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收到了一封来自联仕(昆山)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感谢省厅在推动该公司年产16.2万吨半导体高纯度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环评中,热情高效服务,促使项目如期通过审批的种种举措。作为中国最强县级市的昆山,环境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更为严峻,如何用产业升级的红利覆盖生态改善的投入、用生态环境改善来激发产业升级的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对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江苏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0084个,项目总投资19273亿元、同比增长7.3%,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同比下降22.2%、15.4%、9.6%,有力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环评要素保障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作为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五年来,江苏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pm2.5浓度下降33.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5.2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和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大幅提高30.4、42.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这表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储罐林立、管廊纵横,厂房连片、机器轰鸣,曾经的荒芜滩涂已成标志性炼化工程。
  
  而在2018年,彼时总投资约677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因区域环境容量等因素制约而一度遭遇困境。考虑到这个项目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多次上门服务,共同商讨分析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指导连云港市制订减污扩容方案,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相关问题。事关项目环境资源要素供给、政策配套、服务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路径逐渐明晰,该项目也重新驶上了快车道。
  
  据了解,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安全环保投入高达110亿元,占总投资16%,环保投资额度、占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环保工艺技术、设备先进性及能耗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大幅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中水回用率达到85%;节约能耗近15%,并可减少co2排放200万吨/年,相当于植树2000万棵。
  
  “监测数据显示,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试生产稳定运行期间,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徐圩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徐春生说,截至今年9月,徐圩新区全区pm2.5浓度为18.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7.2%,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按序时完成目标任务。善后河闸国考断面、烧香北闸国考断面、烧香河桥省考断面均达ⅲ类目标,同比持续改善。
  
  创新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对依法须办理环评手续的建设项目,早一天取得批复,项目就能早一天开工建设、早一天投产见效。
  
  苏州鲲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开发以及生产、首仿药物开发,利用“蛋白质定点修饰技术”平台,创新运用颠覆性的工艺工程技术进行重组胰岛素小试研发项目。
  
  该公司胰岛素、glp-1类似物生产项目于今年3月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目前已开工建设。“如果没有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服务保障方面的支持,项目如期开工难以实现。”苏州鲲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裴轶说。
  
  近年来,江苏生态环境系统在“放”字上下大功夫,在“管”字上做好文章,在“服”字上闯出新路,自2020年以来,共对5851个项目试行环评承诺制,极大提高审批效率,推进项目尽早落地见效。比如,苏州某管业有限公司加工配送中心项目,环评审批人员现场指导企业填报承诺书、完成规范性审查、出具环评批复,整个流程仅用3小时。南通市某电子线缆股份公司拟建年产1.7万公里通信及电子装备线缆、1000套电气线束互联系统扩建项目,在收到企业环评申请材料后,环评审批部门当即作出承诺审批决定,实现了“即申、即办、即开工”,项目投产时间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
  
  2022年,全省共审批工业建设项目10572个,其中苏州、南通项目投资占比分别为13.36%、10.53%,均位居全省前三。从最新环境监测数据来看,苏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排名位列全省第三,80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ⅱ比例全省第一。南通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位次,pm2.5平均浓度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为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绝对值全省第一,改善幅度全省第二。
  
  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越充分,绿色低碳转型动力更足,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也是实施各项环评审批改革政策的重要基础,所以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推进环境保护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双向转化
  
  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既是供给端又是需求端,既服务重大项目、本身也是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等有明显拉动效应。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既能改善空气质量,促使污染成本内在化,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公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又能推动行业向资源节约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提升竞争力;腾出的排放指标还能用于支撑优质项目建设,实现“腾笼换鸟”。
  
  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江苏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项目一期规划约800万吨,主要生产精品线棒材,同步建设循环经济、钢材深加工、装配式钢结构等相关产业。2023年3月,项目一期全面投产,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煤气零放散、固废零出厂,水处理系统“喝”进去的是废水,“蒸”出来的是值钱的“盐粒”。
  
  “目前,公司在环保方面已投入近百亿元,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超超低排放,企业正按照环保绩效a级企业标准,加快落实相关改造工作,同步进行创a申报,在业内晒出一张‘点绿成金’的靓丽名片。”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指挥董力源表示。
  
  从全局和长远看,生态环境治理不仅不会给产业发展造成阻碍,反而会促进形成更绿色的行业生态,促使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激励相容”,推进环境保护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双向转化。
  
  赛得利集团是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重要组成成员,2022年赛得利集团在常州溧阳市投资莱赛尔纤维生产项目,莱赛尔纤维由于原料来源可持续、生产过程闭合循环、服用性能优良和废弃后可降解等优点,被认为是绿色纤维的代表性产品之一,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一期10万吨于2022年9月投产,总投资21.1亿元,环保投资1.09亿元。项目通过采取先进的中水回用工艺,将30%的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既大幅削减新鲜水取水量,又压缩了水污染排放总量。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尾水排口所在北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江苏生态环境系统将价值判断与环评审批紧密结合,全力支持优质项目落地,同时强化技术判断,积极为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出解决方案,推动环境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经济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江苏生态环境系统在环评审批中创新性开展“先进性评价”,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生产和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设备,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为推进建设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价工作,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先进技术项目库、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标杆水平信息库,我们正在组织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省环科院编制评价大纲,明晰评价路线。”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评与排放管理处葛敏霞表示,先进性评价将从产品品质、生产工艺及装备、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开展。同时,对标国内外同行业标杆水平找差距,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提升措施。目前,省厅已组织对中环领先半导体等15个项目开展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价,为企业的绿色低碳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应有之义。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倒逼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助力高水平保护。(本报记者 李莉)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