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青海湟中:冷凉蔬菜产业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加入时间:2025-0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作者 陈宗淇 马铭言
 
  夏日的高原美丽乡村郁郁葱葱,农民忙碌着采摘蔬菜,时而传来欢声笑语……16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冷凉蔬菜迎来了采摘旺季。
  图为湟中区西堡镇东花园村,农民采摘露地蔬菜。马铭言摄

  湟中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平均海拔超2000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冷凉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湟中区冷凉蔬菜产业正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多个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基地和露地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34万亩,产量超30万吨,占青海省蔬菜种植总量近五分之一。

  湟中区拦隆口镇西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保鲜库内,村民将采摘的茼蒿进行充冷、分装、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除了每亩1200元(人民币,下同)的土地租金,我和爱人都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这比以前我们散干、单干的收入高,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村民张新说。
  图为湟中区拦隆口镇西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保鲜库一角。马铭言摄

  为提升冷凉蔬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湟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围绕现代农业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标准,在资金保障、人才培育、科技引进等方面积极推进湟中区农牧特色产业发展。

  据悉,产业园统筹湟中农牧业条件,探索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建成134家规模养殖场,培育合作社1100余家、家庭农场590余家,通过土地流转、饲草种植、务工就业等模式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同时,湟中区已建成800余座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总库容达14.52万吨,蔬菜交易配送中心7个,年配送量达2000多吨。“这些蔬菜发往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有的还搭上电商快车,通过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进行同城配送,实现了‘种得出、卖得好’。”湟中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齐娟告诉中新网记者。

  在青海规模最大的设施温棚产业园区,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依托草莓产业,开展草莓脱毒繁育技术研究,并通过东西部协作,实现了草莓苗“东苗西育、西苗东输”。

  2024年,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向东部地区供应草莓脱毒生产苗400万株,带动全村1300余人从事草莓育苗和果蔬种植。每到草莓采摘季,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种、产、销、游”一体的产业链越拉越长。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菜”,从“零星种植”到“产业集群”。如今,湟中区的冷凉蔬菜产业正不断升级,同时开发农事体验、蔬菜研学等农文旅项目,全区从事蔬菜种植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已达276家,实现2.06万名从业人员增收致富。

[林业] 广东植树造林新风尚形成
[旅游] 中经评论:激发暑期文旅消费新动
[工业] 该如何遏制污染治理者造假的行为
[工业] 拒绝一问三不知 企业环境风险防
[林业] 广西桂林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
[林业] 湖北武汉口袋公园建设提质增速
[农业] 美丽乡村如何既扮靓面子又做实里
[农业] 山东东营:地下热能为农业节本增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以旧换新势头不减 汽车销量腾飞
坚决防治纠正政务服务面子工程
让无标签饮用水瓶有迹可循地循环
丰城赣江畔 垃圾场变身智慧停车
零差评沦为谎言 如何买到真商品
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见缝插绿 口袋公园激活城市发展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