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杭州为一座山量身定制一部法
加入时间:2024-07-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浙江省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近日高票通过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杭州市首次为“一座山”立法。这也是临安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这部《条例》前后历时5年,历经70多稿修改,最终凝练成6000多字、37条条款。这部《条例》,为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立规矩,给中国江南这个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又筑屏障。
  
  历时5年,修改70稿,实现“一区一法”
  
  “前后修改了70多稿。”对于临安区人大、区政府、天目山管局、浙江农林大学等参与起草修订《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人员,都会不约而同说起这个数字。70多稿背后,是5年时间里无数次的走访、半夜12点的通知,甚至是连续一周的长会……
  
  时间倒回2018年。在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组提交的一份《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到“及早制定针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规,实现‘一区一法’的目标”。
  
  这与临安区的想法不谋而合。2019年4月,临安区人大常委会、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农林大学随即联合成立《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立法研究项目课题组。临安区委高度重视,成立双组长制的立法工作专班。
  
  既然是量身定制就要做得“合身”。专班成员一方面马不停蹄赴省内外开展调研,哪里有好的经验就去取经,吸收到《条例》中来。另一方面,频频召开座谈会或实地走访,听取专家学者、主管部门和镇街相关负责人、保护区原住民等各方建议,不断吸收好的意见对《条例》进行修改充实。
  
  在浙江农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真亮的电脑里,储存着上百个关于《条例》的文档。有段时间,大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经常半夜接到电话,通知第二天一早开协商会。”有时候连续几场会议,只为讨论一个条款。
  
  为做好立法调研工作,临安不断优化专班人员。截至目前,成员涉及人大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农业和农村工委,以及区府办、天目山管理局等。
  
  “共同富裕”写入条例,保护与发展协调统一
  
  “探索具有天目山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天目山保护区和毗邻区域的乡镇、村庄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条例》中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凝聚着一份沉甸甸的共识,也是《条例》突出的亮点。
  
  位于天目山脚下的一都村,有1400多口人,8户村民位于天目山保护区内,整个村子部分山林划入了保护区。村党总支书记俞涛冲说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民有保护的义务,保护好了我们也是受益者,我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村民如何在加强保护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生产活动。”
  
  这个问题,参与制定《条例》的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分量。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向平透露,就在《条例》通过的前几天,立法组工作人员还在为《条例》中不能影响原住民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逐字斟酌,并针对这一内容反复修改十多次。
  
  “如何将保护与发展统一协调,是这次《条例》制定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区人大有关人员介绍,“武夷山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他们在生态补偿机制和特许经营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吸收了他们好的做法,针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生活、生产、经营方面制定了适合当地情况的相关条款。比如,在产业结构上,要发展与保护方向一致的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民宿等绿色生产经营活动。”
  
  为杭州打造“两城一都”积极助力
  
  今年,《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立法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临安这部《条例》此时通过,也将为杭州打造“两城一都”积极助力,为美丽中国地方立法先行做出成功尝试。
  
  2025年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10年一度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之所以落地杭州,与天目山作为全省首个、全市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紧密关联。
  
  “后续,临安将以高标准贯彻执行《条例》,以严要求管理保护好天目山,以新发展理念利用好自然资源。”临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锋表示,“根据《条例》,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理念,深入挖掘天目山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一体化推进天目山管理保护、建设利用。”(周兆木 彭云 吴一臻 徐军)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农业] 通江银耳何以长成35亿元大产业
[旅游] 边关引客如潮 国门游热力十足
[旅游]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再添7个
[工业] 把绿色制造融入企业战略决策
[旅游] 广西文旅亮相香港国际旅游展
广西隆安: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江西南昌:林下“掘金” 绿富共
磴口县:光伏治沙,“绿洲”带来
从资源大省到产业强省,四川文旅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老人去游乐园被拒 入园门槛也需更适老
把城市更新成果转化为民众可感知的幸福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