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生态效益
加入时间:2022-05-18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千年大计。今年以来,一批基础设施陆续立项开工,将有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使用频率高,一旦建成,很难改变,可谓百年工程。如果建设运行过程中处理不当,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将难以弥补。因此,注重生态效益,减少甚至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因素,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青藏铁路,设置了33处、总长逾58公里的野生动物通道,以确保藏羚羊畅通无阻。据报道,5月5日,今年首批待产的137只雌性藏羚羊顺利通过青藏铁路,开始迁徙之旅。
  
  不仅是国家重大项目,越来越多的地方也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基础设施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安徽、湖南等地明确要求,避免在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建设风电项目;重庆跨江大桥不设桥墩,虽然施工难度增大,工程造价更高,但却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留出了生存空间。浙江省在建设维护防洪灌溉河道时,尝试不建混凝土硬质护坡,而是利用绿色植物建设生态缓冲带,以提升水域自净能力。
  
  但目前也有一些地方,过度重视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比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发现,湖北省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6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滞后,5座仍在运行,生态流量不能稳定下泄,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违规水电站未及时清理整改、大坝阻隔鱼类洄游通道,生态破坏严重。这些问题反映出,个别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上,仍然忽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对子孙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缺乏足够的生态效益意识。
  
  近年来,为解决部分基础设施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地开展了小水电拆除、自然保护区旅游设施清理等行动。但一些地方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仍难以挽回。痛定思痛,要充分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把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准入关。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按照主体功能区、自然功能区规划要求布局,发挥项目环评的源头防范作用。水电、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属于民生工程,涉及公众切实利益,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尊重公众的诉求。
  
  在基础设施设计和施工阶段,也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比如,在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动植物习性,为鱼类洄游、动物迁徙预留生命通道。在施工方面,尽可能减少爆破等暴力方式、缩短作业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江苏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之所以呈现桥上车流飞驰、桥下江豚嬉戏、岸边野鸟觅食的和谐风景,正是因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阶段都充分考虑自然因素。比如,通过增加防抖措施减少车辆通行对水中生物的影响,通过对桥面雨水的收集减少桥面污水对江水的污染,以预制拼装方式搭建大桥以减少在水中施工的时间,这些别具匠心的举措,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自然的打扰。
  
  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找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比如,在水电开发时,要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指导思想,制定合理的水电开发规模和强度规划。保证足够的生态流量,避免坝下减脱水现象,切实保障下游生态安全。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是这个时候,上马基础设施项目越不能盲目冲动。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让每个基础设施项目都成为惠及子孙万代、真正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典范工程。
  
  
[林业] 河北出台意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林业] 共同富裕 山区林区如何破题
[工业]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农业] 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 促进牧民增
[工业] 交通运输领域将靠哪些手段实现目
[林业] 内蒙古印发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规
[农业] 一所对一县支撑海南热带农业可持
[旅游] 海南保亭发展旅游康养特色产业
警民共护绿水青山大美生态
山水添绿 产业生金
水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绘就绿水青
绿水青山有价 保护发展双赢
重庆绘就青山绿水生态画卷
全国首部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出炉
让旧商品回收循环利用更畅通
新一轮以旧换新或加速汽车行业重
淘汰的大件家具该如何处理
建议充分利用废弃矿山 传播地质
尽享世纪公园城市绿肺之美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绿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奋力谱写美丽上海建设的新篇章
为美丽中国建设交出生态更优的甘肃答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