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唱好绿色低碳发展大合唱
加入时间:2024-07-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薛方
 
  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在外卖平台点餐选择“无需餐具”,可显示减碳数量,并获得相应积分;骑单车出行,碳减排量也可计入账户,达到一定条件后可兑换绿色出行福利……如今,在一系列激励措施推动下,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提到实现“双碳”目标,许多人想到的往往是生产领域如何减少碳排放。节能降碳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二人转”,而是全民“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让14亿多人更好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方便公众在节能减碳过程中既付出努力又得到实惠,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网络平台、金融机构等,相继开展了碳账户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北京“绿色生活季”、黑龙江哈尔滨“碳惠冰城”、广东深圳“低碳星球”等小程序。这些平台具备为个人用户开立碳账户的功能,并围绕账户开发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成为撬动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支点。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碳账户建设存在明显短板。比如,碳计量、碳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碳账户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数据安全有待加强。这也导致很多碳账户利用率不高,无法拓展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更好发挥碳账户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数据联通、运用信用体系赋能等方式,让碳账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四川泸州的“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打通微信运动和公交、银行等多个平台,使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低碳行为被实时采集、集中储存和快速分析,折算出相应碳减排量。碳减排量越多,获得的积分越高,居民可用积分在平台上兑换礼券或商品,方便、实惠、快捷。再比如,还可以将碳账户与信用账户关联起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相应的碳减排量便能折算成信用分。信用分越高,个人或企业就能享受更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让碳账户与日常生产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低碳生活是我们守护家园的有效方式。共筑绿色家园,需要起而行之、同向发力。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必将汇聚起节能降碳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作者: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
  
  
[旅游]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
[农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
[工业] 前5月我国绿电交易量超过220
[农业] 通江银耳何以长成35亿元大产业
[旅游] 边关引客如潮 国门游热力十足
[旅游]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再添7个
[工业] 把绿色制造融入企业战略决策
[旅游] 广西文旅亮相香港国际旅游展
广东高州贡园古荔“老有所依”
江西南昌:林下“掘金” 绿富共
磴口县:光伏治沙,“绿洲”带来
从资源大省到产业强省,四川文旅
青海湟中:冷凉蔬菜产业成农民增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
城市更新需下足绣花功夫
老人去游乐园被拒 入园门槛也需更适老
把城市更新成果转化为民众可感知的幸福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