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评论员观察: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
加入时间:2024-09-04  来源:人民日报  
 
  在重点流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推动实施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有助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打开新局面
  
  河流有上下游、湖泊有左右岸、山脉有南北坡,不同地区对河湖山岭生态环境定位不同、需求不同,保护标准也不尽相同,构建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正是破局之道
  
  麻溪港上,一艘执法船缓缓驶过。船上,来自浙江嘉兴王江泾镇、江苏苏州盛泽镇两地的河长观察着河道、水面、两岸情况,不时沟通交流。自2017年以来,这样的联合巡河已成为常态。从“各扫门前雪”,到“劲往一处使”,两地探索跨省协同治水,以整个流域为单位加强监管,有效破解了界河治理难题。
  
  行政有区划,环保无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各要素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上游污水直排,下游苦不堪言;上风向区域出现沙尘天气,下风向城市空气质量受到影响;跨区域倾倒固废、危废,转嫁环保风险……针对跨区域污染问题,以行政区域为界限的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重点流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推动实施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有助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打开新局面。
  
  共识是合作的前提。在长三角,一条河流,流经江苏时被作为泄洪通道,在浙江一侧是灌溉用水,在上海一侧则是饮用水源,三地对水质的要求自然不同。针对河流治理难题,三地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上实现“三统一”,在“一把尺”衡量下,生态监管更有力,问题解决更高效。实践表明,强化监管协同,有利于减少治理环境问题的推诿、扯皮现象,改变不同地区经济效益向前争、环境治理向后躲的局面。河流有上下游、湖泊有左右岸、山脉有南北坡,不同地区对河湖山岭生态环境定位不同、需求不同,保护标准也不尽相同,构建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正是破局之道,有利于统筹各方需求和生态保护需要,凝聚治理合力。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确保监管协同合作落到实处,必须打通发现问题、交办整改问题、监督执法、督察问责流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比如为推动松嫩两江流域生态持续向好,黑龙江大庆、吉林白城、吉林松原及内蒙古兴安盟四地联合开展“护江行动”,不仅通过联合巡查发现线索,还在刑事、公益诉讼、数字检察等领域开展一体化办案,有力打破了区域壁垒,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高质效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检察机关、生态环境等部门强化协同履职,构建协同共治大保护格局,才能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整改到位,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协同治污十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都在六成左右;沿黄省份奏响保护黄河的“协奏曲”,推动九曲黄河展新颜,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得益于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实践证明,打破思维定式,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能够有效提升治理质效,推动区域生态整体性保护迈上新台阶。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这是经实践检验科学有效的方法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机制之变背后是理念之变,理念一变发展道路更宽。在湘赣边区域,湖南、江西两省联手治水,不仅“扮靓”了沿河的生态环境,更促成了两地的产业协同、文旅合作。以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为契机,促进相邻地区相知相亲、协作共赢,地区发展定能不断打开新空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定会更加充实。
  
  
[旅游] 西游打卡热潮 考验山西文旅底气
[农业] 湖南祁阳因地制宜发展种植 助农
[旅游] 广西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林业] 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
[林业] 解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经验
[林业] 安徽自然保护区一幅人地和谐的生
[旅游] 下大力气守护旅游安全防线
[旅游] 浙江:野游如何变身野能游
绿水青山 气象添彩
持之以恒守护绿水青山
江西安义好山好水让村民安居乐业
美丽海湾 美好生活
北京密云:以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
规范报废市场 汽车报废补贴政策
多地推出住房以旧换新配套支持政
百丈镇积极推进垃圾分类 引领绿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降低能耗 一台
各地加码支持以旧换新 消费者享
数字化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需量力而行
汇聚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的磅礴伟力
推进老旧小区有序更新改造
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