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生态农业助凤县绿色腾飞
加入时间:2022-06-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胡静
 
  “我现在有500多棵花椒树,一年平均能卖5万-6万元,收入还算可观。”陕西省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有名的花椒种植户姚来运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只要你劳动出力就会有收获。”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这里群山环绕,宛如仙境。近年来,凤县在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和文化旅游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
  
  生态产业让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2020年,双石铺镇举办花椒王争霸赛,姚来运获得第三名,奖牌被他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第三名还有补贴,给了化肥和农药。”
  
  如今,在双石铺镇十里店村,“一棵花椒红,十里花椒香”的俗语被村民口口相传。凤县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花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这里的大红袍花椒又称“凤椒”,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凤县也由此获得了“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
  
  “村里今年种植花椒的面积达8000余亩,每户每人花椒的收入预计能有1.9万至2.1万元。”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柳生权说。
  
  除了花椒产业,凤县还精心打造高山无公害蔬菜、地道中药材、中峰养殖和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五大抓手”。
  
  其中,林麝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位于凤县红花铺镇的林麝小镇,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静谧。这里成为林麝的最佳适生区之一。
  
  “林麝小镇现有存栏林麝200头左右,马上也快到产仔期了。”陕西沁海源林麝小镇养殖有限公司厂长王德喜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凤县养殖林麝超2.2万头,年产麝香140公斤,规模和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带动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人均增收1200元。
  
  如今,凤县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分红、资金入股、务工就业、饲草收购、林麝代养、林麝认养”六种发展模式,全力开拓农业转型新局面。
  
  除了特色农业,凤县的“绿色经济”还体现在矿业上。作为矿业大县,在过去,“一矿独大”的经济模式虽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但生态环境压力也不小。近年来,凤县督促指导17家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创建。
  
  “我们大力开展矿区覆绿植树工作,投入70余万元建设‘花园式’矿山。”陕西西北有色铅锌集团有限公司凤县分公司梁家沟选矿厂综合办公室统计员刘超说。
  
  文化旅游成为凤县响亮名片
  
  “凤凰湖景区是一个4a级的开放式景区,从2017年起,我们先后共投资9280万元打造了以5d山水实景剧等为主体的多样旅游项目。凤县全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兵说,“去年我们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对周边酒店、餐饮业,还有旅游商品、土特产销售的拉动作用比较显著。”
  
  除了凤凰湖,凤县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我们打响红色研学品牌,使凤县成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传承革命基因、接受精神洗礼的红色旅游新高地。”凤县革命纪念馆馆长马海燕说。
  
  为了努力做好山水文章,夯实绿色生态基石。2021年,凤县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替代1232户改造任务。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单,建成水源地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清单,督促12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监测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实施凤凰计划,在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创业就业方面实现五个倍增,让老百姓能够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凤县县委书记张扬说。
  
  
[农业] 草原添绿意 牧民增收益
[农业] 今年各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
[农业]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快建立
[农业] 乡村环境美 乡亲日子新
[林业] 林下淘金 巧吃生态饭
[林业] 聚焦林草资源管理和三北工程攻坚
[旅游] 五一旅游市场前瞻:小城游再升温
[农业] 如何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生态成产业 青山变金山
绿美+ 让云南保山走上发展新路
福建:提升创新活力 守护绿水青
智慧千里眼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绿色屏障 收获金山银山
10000套住房将以旧换新 这
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再利用 湖南芷江侗乡
财政助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如何焕出消费新活力
绘就水清岸绿的城市画卷
西藏那曲市挖掘非遗新资源 促进农牧民
山西平定兴产业治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以增值化理念打造美丽海湾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