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产业 > 绿色企业

 
能源向绿而行有赖技术创新
加入时间:2023-11-08  来源:经济日报  
 
  又到北方冬季供暖时,作为每年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绿色火焰”加入供暖“菜单”。能源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结构脆弱性风险、系统成本上升等问题,能源发展也面临保安全、稳供应、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等综合性挑战。技术创新在能源绿色转型中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是破解这些问题和挑战的金钥匙。但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仍然面临不少技术短板,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相对较少,一些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面临“卡脖子”问题。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才能更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型领军企业直接对接国内外市场,对于行业发展有更深刻精准的认知。要把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培育建设,落实好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实现绿色能源颠覆性创新、端稳能源饭碗注入新的澎湃动力。要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行业龙头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等,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平台,开展前瞻性、储备性基础研究,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
  
  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内在协同性不足,产学研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接近产业化的创新链后端,真正有望应对“卡脖子”问题、对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引领性影响的产学研合作并不多。要加快建立清洁低碳能源重大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围绕新能源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技术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利用,培育一批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创新高地。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科学把握转型的节奏和力度,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通过传统能源新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改造升级,使其为新能源发电提供调节支撑。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作为能源供需两侧协调互动、互补互济的桥梁,促进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快速优化迭代,推动智能电网、微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进一步发展,打通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堵点,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和成本竞争力。
  
  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制度供给,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行稳致远。应加快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向清洁低碳能源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领域,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支持首台(套)先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支持政策,以推广应用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科技创新债券,优先重点支持绿色低碳能源领域企业债券融资,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力度培育区域科创中心,支撑低碳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加快绿色技术市场化发展,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韩晶 黄宇红)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