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产业 > 生态产品

 
生态苹果种出甜蜜生活
——山东烟台小苇子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加入时间:2023-11-11  来源:农民日报  
 

村民在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冷库前挑拣苹果。 

  丰收时节,硕果盈枝。近日,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的小苇子村热闹非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自家的200亩苹果基地举办了一场苹果开园仪式,市民们纷纷慕名来采摘、品尝,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小苇子村位于峰峦绵延、风景秀丽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台最好的水源就从山中穿涧而来,山脚下的苹果“喝”着山泉水长大。近年来,小苇子村念好“山水经”,打好“绿色牌”,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盘活村中闲置土地资源,建设生态苹果种植基地,绘出“绿水青山”生态新图景,助力乡村振兴。
  
  “拯救”撂荒土地
  
  初见小苇子村,远处的昆嵛山连绵起伏,村口小广场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家家户户门前的葡萄架挂满了绿莹莹的葡萄串,玉米垛码放整齐,描绘着这个仅有300余人小村庄的丰收图景。
  
  小苇子村外的道路不时经过几辆货车,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走进村里却显得出奇安静,偶有几个年迈的村民路过,一整天也没见到一个年轻人或者小孩子。
  
  “我刚回村的时候45岁,竟然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其他都在七八十岁以上。”村支部书记吕曰刚回忆。如同我们所见,小苇子村的空壳化无法避免。
  
  吕曰刚介绍,过去,村民在村子东面的东炮山下种满了苹果树,东炮山得以常年植被茂盛。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日益匮乏,东炮山下撂荒果园逐年增多,曾经郁郁葱葱的景象不再。
  
  另一个难题围绕着小苇子村。多年前,村里的养殖户们就近排污现象普遍,空气中常常弥漫着臭烘烘的气味儿,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发展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为了改变上述问题,2018年,在外工作的吕曰刚毅然返回家乡,在他的带领下,小苇子村党支部创办了烟台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依托山东省高效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合作社流转了东炮山下200亩土地,投资建设了高标准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园,通过梯改坡、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等技术,绿色种植维纳斯黄金、红富士等苹果。
  
  在外打拼多年的吕曰刚,无比怀念儿时那些香气馥郁、酸甜爽脆的苹果。他认为,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基地不仅要种植能与儿时味道媲美的苹果,更要种出健康的苹果。“‘漂亮’不是第一位,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安全感’。”吕曰刚说。
  
  因此,示范园建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土养地。吕曰刚介绍,在此之前,土地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板结,合作社改用有机肥施入田地。此外,果园的自然生草不进行刈割,合作社还专门引进了长绒毛野豌豆,秋天其枯萎后直接翻埋进土壤,成为天然的有机肥,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土壤有机质也明显增加。
  
  直到去年,基地苹果进入初果期,苹果个大色艳、脆甜可口,平均糖度达到15度以上。吕曰刚观察,今年果树花芽明显增多,预计明年将迎来丰产期。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不要产量要健康!”在苹果基地,吕曰刚谈起生态种植滔滔不绝,语气里充满坚定。改良土壤并非一劳永逸,如何更加可持续?将“健康”的理念传承下去,小苇子村一直在探索。
  
  吕曰刚指向不远处的四个大棚介绍,为了保证有机肥常年稳定供应,合作社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养猪场,生猪年出栏量9000头,产生粪污1万多立方米。粪污首先进行干湿分离,猪尿施洒到田间,猪粪则加入鸡蛋壳等进行腐熟发酵制作成有机肥。
  
  2021年,依托牟平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合作社建设了一处有机肥加工厂,采用新型环保堆肥发酵技术与纳米膜好氧发酵技术,粪污和辅料混合后就可以进行覆盖发酵,发酵温度提升快、周期短、腐熟彻底,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发酵过程无臭气溢出,改善了养殖场内的环境。
  
  通过该项技术,合作社利用自产猪粪,同时回收周边养殖户畜禽粪便,配以辅料,每年可生产优质有机肥6000立方米,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达标后,可施入土壤。除基地使用外,合作社还将有机肥提供给周边的种植户。
  
  吕曰刚算了一笔经济账,生产有机肥以来,合作社的苹果基地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近40万元。增收的作用则更加明显,维纳斯黄金等高端苹果售价每箱可达240元。
  
  牟平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李存涛介绍,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模式,将粪污进行还田,减轻了环境污染。“以前粪污流到河塘沟渠,严重影响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现在进行有机肥还田,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透气性、营养、有机质含量提高,树体也健壮,苹果品质得到提升,售价自然而然比较高。”
  
  2021年底,该基地通过严格的土壤、水、大气环境和产品的检验检测,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年注册了“龙泉山农”果品品牌,基地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还建立了一座容量500吨的冷库,延长了苹果保质期。
  
  生态苹果备受青睐
  
  “铃铃铃……”采访期间,吕曰刚的电话响个不停,今年苹果丰收季,他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咨询电话。“我们的苹果采用订单模式销售,现在供不应求,很受市场欢迎。”
  
  采访第二天,10月27日,恰逢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在烟台举办。红富士、青香蕉、宇宙脆、明月……各类苹果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不少采购商聚集在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展位前,向吕曰刚询问生态苹果的种植情况。
  
  “吕书记的苹果酸甜可口、味道饱满,果皮薄、果肉脆,还不留渣。”一位采购商品尝苹果后向吕曰刚发出了合作邀约,“我们经营的线上商城讲究质量,也很看重有机,质量不好是不会选择的,吕书记的苹果味道相当好,我们有合作的基础。”
  
  龙泉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柴朋朋介绍,近年来,小苇子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生态振兴为抓手,发展村庄特色产业,擦亮了“三头猪羊一亩地”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名片。在龙泉镇,这样的村还有很多,以生态为主线,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提振乡村振兴。
  
  傍晚,夕阳温柔地洒向这个小村庄,当我正要离开小苇子村时,回想起了村民们对于“什么是乡村振兴”的回答:“空气好了,村里啥啥都好了,吃的都是绿色食品,身体就健康”“咱自己挣钱,买点好吃的”“苹果好,卖个好价钱,生活条件就好了”……
  
  百姓富,生态美,在小苇子村,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个体发展正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从每个人充满希望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答案。(记者 刘趁)
  
  

[林业] 开展科学管护 提升林木质量
[工业] 如何走出一条吉林特色新型工业化
[工业] 老工业区变身幸福家园
[林业] 湖南麻阳:两联两严两共合力治林
[林业]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工业] 黑色煤炭助力解决白色污染
[农业] 推动绿色农业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旅游] 智能化成旅游业新风口
绿色信贷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富武陵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延边州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节水产业大有可为
截至目前 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为海洋减塑 助百姓增收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助力美丽中国
变城中村为城中景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