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产业 > 生态产品

 
废果壳摇身变为食用菌
加入时间:2022-05-14  来源:科普时报  
 

采用油茶果壳栽培的大球盖菇。图片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提供

  “我们由常规基质培育油茶苗改为林业废弃物研发的基质新配方后,不仅油茶苗长得快且壮,就连油茶果壳等剩余物研制的育苗基质,生根效果也特别好。”安徽万秀园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长生兴奋地说。
  
  詹长生所说的“基质新配方”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油料育种与培育团队研发的新技术成果,其是将油茶果壳等经济林剩余物,通过高温有氧发酵、脱毒和灭菌等系列技术处理后研发而成,其将经济林产品“吃干榨尽”,在解决企业大量林农剩余物无法处理难题的同时,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这仅是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所科技人员通过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林剩余物循环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变废为宝,“国家队”瞄准经济林剩余物资源化难题
  
  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约6亿多亩,每年在采集、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诸如果壳、果渣、修剪枝叶等剩余物,仅油茶、核桃、板栗果壳年产量就有2930万吨。然而,由于处理技术欠缺,这些剩余物大多被随意丢弃在山谷、河滩、公路边,雨水冲刷后流入水域,严重污染水体,或作为燃料焚烧,污染大气,成为污染源,造成大量生物质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这些经济林剩余物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矿物质元素,与食用菌基料和泥炭形成的原材料成分相近,是食用菌和植物栽培基质的良好原料。
  
  作为林业科研“国家队”,如何将经济林剩余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成为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油料研究团队急需解决的难题。
  
  十年攻关,经济林剩余物替代泥炭
  
  2012年,该研究团队开启了经济林剩余物再利用的科技攻关。
  
  十年来,研究团队重点围绕油茶、山核桃、板栗等经济林的剩余物果壳,开展系统研究与示范,经过反复试验,先后攻克了3种果壳脱毒处理和栽培食用菌技术,以及果壳剩余物高温有氧发酵生产育苗基质技术,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脱毒菌剂和高温有氧发酵技术,突破了3种果壳脱毒处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瓶颈,尤其是解决了果壳在食用菌栽培基质适应性差的问题。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研发出基于果壳废弃物,适合30多种植物栽培的复配基质,实现果壳就地生物转化、100%替代泥炭、高效培育花卉苗木。
  
  成果转化,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瞄准现实问题,实现精准对接。”研究团队的张金萍副研究员介绍说,用实用技术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是我们做科研的最终目的。
  
  为解决企业困境以及成果示范推广的需求,张金萍多次到企业和林场,指导他们采用果壳、林木修剪枝条等经济林废弃物,完全替代泥炭培育油茶苗、薄壳山核桃种苗,以及多种花卉和蔬菜。此外,还能栽培香菇、大球盖菇和秀珍菇等食用菌。
  
  统计显示,利用经济林废弃物发酵产品替代泥炭培育的油茶苗,成活率达99%—100%,比常规基质提高了5%—10%,生长周期缩短了3—6个月。
  
  我国油茶、核桃和板栗等经济林,在经营和加工过程中,每年产生的废弃物约7000万吨,采用经济林剩余物基质化育苗和栽培食药用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还能降低成本25%以上,减少碳排放约2800万吨。目前该成果已在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多家企业和林场推广应用。
  
  “该技术对打通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经济林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金萍说,下一步,研究团队将开展经济林剩余物经济林下种菇或就地、就近高温有氧发酵,实现菌渣或发酵产品就地还林,解决经济林剩余物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固碳增汇等技术问题。(杨莹莹  记者胡利娟)
  
  

[工业]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 保持制造业
[林业] 多部门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
[林业] 湖北发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 湖北多地破题林改四问
[农业] 组团发展带动乡村共富
[旅游] 一票游多日 一举能多得
[林业] 安徽亳州筑牢林业安全屏障 守护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