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四川成都守护生态底色 强化发展绿色
加入时间:2022-12-29  来源:人民日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成都一边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描绘天朗气清、山青水绿、城园相融的生态美景,一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通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
  
  雪后的山川银装素裹,树枝上的雾凇晶莹剔透,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迈着悠闲的步伐出现在镜头里……近日,在位于四川成都境内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智能红外相机拍到了大熊猫野外活动的视频和照片。
  
  同时,在几十公里外的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内,电子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各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
  
  一边是野生动物尽享良好生态,一边是绿色产业园繁忙的生产景象,近年来,成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多方发力持续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雪豹、林麝……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珍稀物种频现。作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成都分布有约占大熊猫国家公园85%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和90%的种子植物种类。
  
  稀有物种频频出现,正是成都生态环境向好的标志。
  
  2021年,成都全面启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即为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我们通过开展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六大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持续推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天府绿道“活力绿脉”、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以及锦江公园“精品绿轴”的“五绿润城”示范工程,以及“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同时,为维护天朗气清、山青水绿、城园相融的生态美景,成都先后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持续深入打好攻坚战。
  
  目前,成都森林蓄积量达37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3%,全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累计建成开放86个,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实现“劣ⅴ类变ⅲ类”的历史性跨越,锦江鱼类种类也从“十三五”初期的23种增加至49种;2021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299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集群加速形成,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数十台叉车来回奔忙,一批刚走下生产线的新一代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转运码放,十几辆卡车轮番装车……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淮州新城的成都巴莫科技厂区内,工作人员正有序地忙碌着。
  
  成都巴莫科技是高端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电池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自2015年落户金堂以来,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携手全产业链共同推进减碳减排。
  
  以成都淮州新城为例:目前,已聚集了通威太阳能、通合新能源等多家企业,为这里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的成都,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在双流、新津、天府新区等成都多个县(市、区)的相关产业园区和科研基地,光伏、锂电、氢能等高端能源装备相关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正加紧布局,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我们依托淮州新城等6个主要承载地和龙泉汽车城等5个协同发展地,聚焦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领域,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系统梳理绿色低碳重点目标企业100家,提升了项目招引培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能级项目的招引。
  
  如今,成都已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设计绿色产品4项。今年前11个月,成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010亿元,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打造特色品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逛景区、住酒店,在商超能获得碳积分并兑换相应的绿色福利……近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一系列“碳惠天府”线上、线下碳积分新场景也同时发布。
  
  近年来,成都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的双路径碳普惠机制,推出专属绿色公益平台——“碳惠天府”,系统构建“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低碳休闲、低碳文教、低碳办事、低碳社区”六类低碳行为场景,并围绕“低碳消费”制定了“餐饮、商超、景区、酒店”低碳评价规范,以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管理,并对公众的低碳环保行为发放碳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这是成都立足生态环保、广泛惠民、政府引导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平台上线以来,线上碳积分场景已拓展到15个,线下陆续推出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熊猫基地红旗连锁超市等44个低碳消费场景,开发碳减排项目40余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8万余吨。到2023年,“碳惠天府”用户有望突破200万。
  
  近年来,成都还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无缝衔接,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目前,成都平原城市群、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分别为710公里、43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60%;建成公交专用道1084公里,城市建成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完善中心城区自行车道200公里,规划建设165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本报记者 王明峰)
  
  
[工业] 从生锈到生趣 老厂房蝶变带来哪
[林业] 河北推进退化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实
[林业] 深挖森林钱库 浙江林下生金
[林业] 新型集体林场如何激活生态钱库
[工业] 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实现国有企业
[林业] 安徽亳州:林下小空间培育生态富
[林业] 浙江推进林业标准地建设
[林业] 湖南道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林
生态修复催生两山转化新样本
山西新绛多措并举全力守护绿水青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勤俭之道
以旧换新 金钥匙打开市场增长新
以旧换新如何撬动消费市场
习近平拦下的半碗剩饭
6年时间41场婚礼 村里的帮喜
撬动志愿服务力量 助力美丽广东建设
上海将建成至少100家智慧养老院
多地加力推动好房子建设
有里有面 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看云南小渔村如何烤出乡村振兴新滋味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