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发展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加入时间:2023-03-1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李 禾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如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采访了相关专家。

  让长江生态环境再好一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98.1%,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标准。

  “尽管长江干流水质较好,但长江上中游支流、下游湖泊水体中总磷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说,总磷已成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总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方向。

  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部成立了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诊断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及成因,发现污染源中农业源占比最高,约为60%。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研发推广。

  “长江流域地区差异大,各地污染特征、防治需求各不相同。”魏源送提出,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加大科技帮扶力度。

  让环境基准研究再快一点

  环境基准是一种污染物在一个环境要素中的浓度值或强度值,被称为“阈值”,可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说,某种污染物只有不超出该“阈值”,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衍,人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当前,我国已印发《国家环境基准管理办法》,发布了镉、氨氮、苯酚3项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和中东部湖区湖泊营养物基准等。

  “科学研究是制定和发布国家基准的前提。”吕忠梅说,但基准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培养机制,缺乏基础性数据,“这需要长期积累和跟踪”。

  吕忠梅建议,从国家大科学计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方面加快发力,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基准体系、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支撑。

  除环境基准外,环境标准的科学性也备受关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修订10年有余,我国大气污染工作和污染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应衔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指标限值等。

  让产业支撑能力再强一点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2021年以来生态环保企业新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超过10万人。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说,环保产业正从以环保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为主,向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境服务为核心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应引导环境服务业向差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塑料是土壤和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污染治理也推动塑料产业“绿”起来。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生物可降解塑料被视为治理塑料污染的理想替代产品。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约占世界产能的60%。郑月明建议,完善终端分类和回收处理设施,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产业链;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对“伪降解”产品的惩治力度,促进市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林业] 甘肃出台方案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
[旅游] 广西致力打造边境放心消费目的地
[旅游] 应用场景加速上新 ai+文旅擦
[工业] 杭州拱墅“评证合一”助企跑出加
[林业] 内蒙古力争2025年底基本解决
[林业] 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林海草原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从企业含光量看老工业基地绿色转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石家庄市全力打造满意消费新生态
五一假期期间福建以旧换新带动消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北京海淀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粤西小城多业态融合提质焕新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