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创建

 
发挥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示范效应
加入时间:2023-06-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温焜 龚武林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共公布了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笔者认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示范效应。
  
  在运用绿色技术方面先行示范
  
  做好创新技术运用的加法,推广应用农业资源节约集约技术。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培肥改土等土壤改良措施,因地制宜提升耕地地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推广全膜覆盖集雨保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技术。积极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节水节料饲喂、节水清粪等实用技术装备。
  
  做好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化肥减量行动,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行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推动将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
  
  在培育绿色主体方面先行示范
  
  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持续增加生态农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生态农场打造成为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重要示范地。发挥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绿色主体的作用,牵头建设一批产地绿色、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生态农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观光休闲、农耕体验、民宿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把生态农场打造成为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样板。
  
  发展绿色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为小农户提供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参与农业强国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完善绿色政策支持体系方面先行示范
  
  释放绿色政策的红利,在绿色农业先行示范区推行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根据各地的特点禀赋,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创新农业绿色信贷服务。在风险可控基础上,依法合规简化资金申请手续和审批流程,鼓励银行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经营周期较长的农业绿色发展项目贷款,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在先行示范区鼓励全域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示范引领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支持绿色全产业链建设,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作为推动绿色农业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效益。
  
  在探索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方面先行示范
  
  探索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根据各地的绿色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等产业,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加速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态势。
  
  加快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生态产品确权、量化、评估方法,探索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机制。促进农业绿色低碳生产转化为碳汇交易产品。不断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健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推动先行区与周边地区共建共治,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推进机制,让先行区引领更多地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青岛探索“点单”执法帮扶新路径
[工业]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林业] 多举措防全天候守 各方全力以赴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