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加入时间:2023-06-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人杰
 
  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宜居和宜业两个方面,在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两端发力,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尊重、主动顺应
  
  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城市建设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山河万里,实干为要,城市治理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河北保定实施古城保护更新项目,坚持微更新、渐进式推进;江苏公布100处“乐享园林”项目名单,为群众营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临近毕业季,贵州贵阳为青年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综合考虑区位优势及周边配套以满足职住平衡……各地牢牢坚持、生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这是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要求,对于我们做好城市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场景”正在徐徐展开。行走雄安街头,无人驾驶公交车展开测试,智能井盖、智慧路灯投入使用,科技赋能动力澎湃;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生态画卷逐步呈现;北京四中雄安校区,400米跑道运动场、室内篮球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日益优化……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宜居和宜业两个方面,在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两端发力,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尊重、主动顺应。
  
  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关键要让城市建设“见物”更“见人”,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畅通现代城市的交通血脉,数字道路可实现重点路段、关键时段交通流量分析预测;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市场、小学,15分钟到医院、中学”的15分钟生活圈;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从“人民之城”的愿景,到“幸福之城”的构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民生无小事,一事接着一事谋,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就一定能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是广大市民。安居和乐业都是民生,关系到城镇化、现代化的质量,都要在激活城市建设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中维护好实现好,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解决好发展好。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具体而言,应当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城,所以盛民也。”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城市建设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山河万里,实干为要,城市治理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就一定能构筑更多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