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推动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要疏通哪些堵点
加入时间:2023-09-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颜培炎 余美
 

  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5个城市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经过近年来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35个试点城市的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城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左右,比试点前提高1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建筑垃圾资源化将带来明显环境效益,北京建筑大学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与实心黏土砖相比,使用建筑垃圾制成1.5亿块再生砖,可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节约土地340亩。如果采取资源利用措施,1亿吨的建筑垃圾可以节约270万吨煤炭、减少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将成为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把脉问诊,治理堵点有待疏通
  
  当前,我国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堵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建筑垃圾治理问题呈多样化,如建筑垃圾无序堆放、非法倾倒、违规跨省转移倾倒、混杂生活垃圾、填占江滩、粗放运输、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低、消纳能力不足、多头管理协作不畅等,生态环境风险很大。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症结也呈多元化。
  
  一是源头治理方面,工程建设方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偏向专注于施工进度和质量,忽视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不积极、制定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不主动,存在“未批先建”“未编先建”问题。建筑垃圾源头分类不到位,尤其装修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排放问题严重。
  
  二是收运治理方面,渣土车管理不力,存在超载超速运输、车棚密闭不严、车体不净带泥上路、无证运输等违规行为,带来大气扬尘、噪声扰民、环境卫生污染等问题,增加道路安全隐患。
  
  三是末端治理方面,大部分城市未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列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规划,末端处置项目选址难、落地难、建设运行难,处置能力不满足实际需求;资源化利用企业面临收料难、再生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价格优势不明显等问题,经常处于“生产吃不饱、产品卖不出”的尴尬境地;违规堆存点屡禁不止,扰乱行业规范运行。
  
  四是行业监管方面,发改、规划等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审批规划,住建部门负责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城市管理(环卫)部门负责中端运输,综合执法、交通警察等负责执法检查,多头分段管理,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合力,“全链条管理经络”不畅。
  
  对症下药,治理措施亟待深化
  
  疏通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堵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各方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破解“建筑垃圾围城”问题,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目标。
  
  一是摸清“家底”,通盘规划。掌握建筑垃圾的空间分布、体量变化等“家底”是精细化管理建筑垃圾的基础,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支撑。要搭建全链条数据平台或建立“三联单”制度,产生方、运输方、处置方均准确记录外排或收纳数量。管理部门需结合城市建设发展速度,预计建筑垃圾产生量变化趋势,为资源化利用、末端处置设施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健全制度,形成规范。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理顺建筑垃圾管理体制,形成部门管理合力。要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处置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在内的防治工作规划,并纳入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布局,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
  
  三是明确责任,协同管理。按照“谁排放、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责任要求。建设、施工单位要承担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首要责任,明确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目标、措施和费用。住建部门要严抓源头减量化、末端资源化,将建筑垃圾处置作为审批重点;城管(环卫)、交通等部门要规范渣土车运输行为;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运输、违法倾倒等行为。
  
  四是改革创新,激活市场。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再生产品的质量。制定统一的再生产品生产、利用标准,给予相关企业税收、补贴等金融措施优惠。主动扩宽、引导再生产品市场使用范围,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中优先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使社会公众和行业人员深刻认识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开展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项目示范引领,促进经验交流,推广普及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在全行业形成自觉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