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西北的雨水多了 绿洲反而会消失
加入时间:2023-09-2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暖湿化下的西北:从锁沙漠的边到锁绿洲的边  
    
  与普通人相比,专家谈论起西北暖湿化的利弊,往往忧虑大于乐观。刚到新疆不久,一位当地的生态专家就对我说,他最担心“绿洲的消失”,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才明白,暖湿化带来的重要结果是湖泊面积的扩大、河川径流来水增多,而山区来水是绿洲灌溉农业的生命之源,但在增加的水资源中,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水占比是重要的补给来源。那么,下一步,随着升温加剧,当身为固态水库的冰川不可逆地消失之后,绿洲的水从哪儿来?
  
  答案是降水,这也是暖湿化的另一个弊端:降水更多以暴雨形式落下来,但西北功能脆弱的土地更需要小雨和中雨。这意味着,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年际波动更大,由此带来的后果在今年已经初露端倪:甘肃河西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这是西北地区长期水危机在当下的一个显影。
  
  对西北而言,水是制约地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与水相关的一切问题都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前述专家之所以恐慌于“绿洲的消失”,还有一重隐忧来自地方政府在短、长期发展之间的博弈。我在调查中发现,“扩绿”仍是西北基层政府普遍的一种政绩观,而随着绿洲的扩大,建更多居民区和工厂、吸纳更多人口自然成为下一步的选择,但这些都需要更大量的水,而50年之后,西北还有这么多水吗?
  
  对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以前谈论锁边工程,是要锁沙漠的边,现在还要锁绿洲的边。”所谓“以水定绿”,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评估好未来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时间尺度的事,就像温水煮青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监测以确认变化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没有多部门协同以制定长期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没有在经历过极端天气后立刻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相关规划、建设和标准,没有足够的宣教以尽可能提高每个人的防灾减灾意识,暖湿化之下,脆弱的西北可能会面临更加脆弱的风险。(记者 霍思伊)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青岛探索“点单”执法帮扶新路径
[工业]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林业] 多举措防全天候守 各方全力以赴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