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吉林白城大安:湿地公园景怡人
加入时间:2023-09-24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置身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碧水荡漾,清风微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吉林省大安市,是嫩江因地势转折东南而形成的天然港湾湿地。

绿色生态屏障。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每天早上7时30分,公园里迎来第一批客人,“只要有时间,我每天早上都来跑步,这里环境好,心情特别舒畅,越跑越舒服。”大安市民曲亮说,每天早上在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晨练的市民特别多,还能看到成群的鱼和鸟。
  
  水草丰美、鱼翔浅底、亭台水榭、江鸥翔集,如今的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吸引着大量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然而,这样的景象在几年前却难得一见。
  
  “前些年湿地沙化、荒漠化非常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禁止耕作、禁止放牧、禁止渔猎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嫩江湾湿地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李岩介绍,近年来,大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了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修建渠桥涵闸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组织开展了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等一系列生态教育活动,经过多年努力,优美的自然风光得以再现。
  
  据介绍,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类型丰富,现有野生植物169种,野生动物274种,以湿地水鸟居多,占吉林省湿地水鸟种类的50%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丹顶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鱼类则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说。
  
  在这里,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现在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5000人左右,周末接待游客8000至10000人。”李岩介绍,为更好地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吉林西部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目的地,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于2019年经过国家5a级景观质量评审,开启了迈向创建5a级景区的征程。
  
  “我4年前来过一次,那时这里设施比较简陋,现在不光风景好了,配套设施也变好了,环境、卫生、服务态度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来自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的游客金凡如,带着80多岁的父亲到大安市游玩,看着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金凡如直呼“幸福感爆棚”!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止游客的呼声,还有嫩江湾旅游区讲解员王锐的讲稿。2020年,王锐到嫩江湾旅游区做讲解员,3年时间,她的讲稿已改了好几个版本。“每一个点、每一个位置都在变化,从标识、标牌到野生动物都是有变化的,游客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王锐说。
  
  “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吉林,听朋友推荐来到了嫩江湾,刚刚在观景台上眺望远处的风景,视野特别开阔,满眼绿色看起来特别漂亮,还有鸥鸟飞来飞去,人与自然特别和谐。”来自四川的游客张文敏说。
  
  生态做底色,白城市认真落实生态强省战略和白城“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切实筑牢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项目,打造样板工程20处;按照全省‘大水网’布局,在完成124个泡塘连通工程基础上,又启动“引嫩入白”扩建工程,可灌溉水田50万亩,为沿线增加60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晓强介绍,白城市接续开展“三年再造百万林”“造林还湿双百万”,累计造林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实施草原湿地修复治理工程,治理草原41.2万亩、修复湿地55.5万亩。
  
  不仅如此,白城市还创新燃煤锅炉“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举措,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全市环境质量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白城用生态运笔,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记者 马俊华)
  
  

[工业] 电池行业迎来增长新机遇,市场前
[农业] 乡村振兴丨夏玉米每亩增收上百斤
[旅游] 可感知 可交互 可延伸 文旅新
[旅游]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跨越千
[旅游] 雁门关下文旅兴 长城古隘焕新机
[农业]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工业]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
[农业] 让乡村既能寄托乡愁 也能承载梦
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新农人”飞
翱翔长空|解码吉林航空的精神传
安徽旌德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
美丽陕西:绿水青山里藏着幸福密
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开辟工业节水增效新路径,ai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如何处理大
旧家具扔比买难 不妨从垃圾清运
新华视点:遏制农村高额彩礼 该
推进以旧换新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
《十堰市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房前屋后做起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