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抓住雷电变成能源 储存是关键
加入时间:2023-09-24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耕拓
 

  9月15日,受强雷雨云团影响,广州中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暴雨过程中时常夹杂雷电。作为一种奇特的放电现象,雷电因灾害风险高而令人生畏。雷击使建筑物受损乃至坍塌、林草起火、人畜伤亡。雷电还能损毁各种电器设备,干扰和中断电信系统正常运行。在我国,雷电灾害是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
  
  其实,雷电不只是对人类有害,也是一种宝贵资源:雷电合成了大量的天然肥料,为植物施肥,还能加强农作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农业发展;雷电净化了空气,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人类健康。雷电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雷电产生的火启发了远古人类认识和利用火,开始习惯了吃熟食,大大提高了体力和智力,延长了寿命,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雷电使人类发现了电的作用,利用电能创造了现代文明。
  
  尽管人们早已洞悉雷电的本质,但对雷电发生过程中的很多奥秘仍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因此,人们如果能将雷电“抓住”后进行研究,不仅能摸清它的“脾气”,而且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雷电的危害,乃至利用雷电。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人工引雷等一套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
  
  人工引雷就是在雷电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在人为指定的位置触发闪电,就像被人“抓住”一样,使本来随机发生的自然雷电在时间和空间可控的状态下进行。引雷火箭是人工引雷的主要工具。
  
  那么,科技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抓住”雷电后能干什么呢?能干的事情很多,除了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通过影响天气防雹减灾,还可以利用它来育种,特别是利用雷电的能量。
  
  数据显示,一道雷电能抵得过一个小型核电站。一次闪电的功率可达100亿千瓦,是我国葛洲坝水电站发电功率的几千倍。地球每天会有800万次雷电,因此每年全世界的雷电约放出250亿度的能量。而且雷电能源是自然界的馈赠,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如果能通过人工引雷将“抓住”的雷电储存起来加以利用,以减缓能源危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不过,有人认为一次雷电所释放的能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倘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只得到雷电少量的能量,可谓得不偿失。由于雷电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存在很大随机性,收集雷电能量的机会并不多,人工引下来的雷电能量还难以储存和应用。由于瞬间放电的电流、电压都很大,雷电的瞬时功率非常强,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能量储存器能经得起雷击的考验。就算能得到雷电的巨大能量,这些电能也无法进行大容量的储存。
  
  尽管现在利用雷电还有诸多难题,现实中也没有利用雷电的紧迫性,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完全放弃研究利用雷电的理由。我们相信,利用雷电的能源终究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作者系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青岛探索“点单”执法帮扶新路径
[工业]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林业] 多举措防全天候守 各方全力以赴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