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青州:发展生态农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加入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山东省青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10月,青州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花卉产业富民,创造百亿产值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青州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级花卉标准化示范基地”。近年来,青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重点优化花卉产业结构布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青州花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制定《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青州市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持续推进花卉电商大数据生态链打造。构建青州花卉直播电商矩阵,全市80%以上花卉企业开通电商直播,聚集160个以上省内外知名花卉电商团队,吸引全市2000余名花卉从业者参与;完善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完成入驻花卉企业200家以上,花农1万户以上。三是运营花卉产业学院,培养产业链专业人才。持续培育壮大高科技花卉企业和花卉冷链物流企业、花卉直播企业,带动中小花卉示范企业(合作社)1000家,带动种植户1万户,年花卉种苗生产能力7000万株。
  
  青州花卉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明显。“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40亿元,持续列山东省优质农业品牌第1位。2022年,“青州花卉”产值110亿元、市场交易额126亿元、花卉电商交易额4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5%和11%。花卉温控设备和温室建设产业均占到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年交易额200亿元左右。
  
  建设品牌农业矩阵,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青州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形成花卉、瓜菜、果品等农业支柱产业品牌矩阵。
  
  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确保耕地环境安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与安全利用工作,完成高标准农业田建设3.3万亩;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增加地膜回收量290多吨,全市地膜回收利用率提高15%;支持、鼓励发展资源含量低、科技含量高、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小,有利于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农业产品。二是实施农业品牌引领战略。2022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认证67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品牌保持在200个左右。据202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公布,“青州蜜桃”品牌价值15.06亿元,“青州柿干”品牌价值1.22亿元,“青州银瓜”品牌价值5.85亿元,“青州山楂”品牌价值2.05亿元。2022年,“青州花卉”等4个品牌入选“好品山东”,成为山东省委、省政府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的生态品牌代表。三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2家、省级8家,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两家,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两个。
  
  农业品牌引领战略成效明显。十年间,青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85.01亿元增长到2022年133.9亿元。2022年,全市果品总产值5.6亿元,瓜菜总产值60亿元。2022年获评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镇获评国家级产业强镇,两个镇获评省级产业强镇,两个镇、4个村获评潍坊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集体。
  
  
[林业] 甘肃正宁:造林护绿富农家
[农业] 金观平:着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林业] 我国人均100棵树说明了什么
[工业] 新疆出台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
[旅游] 多个景区试水以免票模式带动消费
[农业] 太行山上,通村路产业路越走越宽
[旅游] 杭州景区再启免费模式 带来哪些
[旅游] 用细分产品满足银发群体旅游需求
森林可持续经营绘就两山转化重庆
内蒙古:绘就绿色发展画卷守护北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旧衣回收为何变套路回收
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告别拎马桶 人民城市有高度更有温度
福建厦门:打造宜居城市 让百姓生活更
房屋体检有望在多个城市铺开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