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专家支招:玉米水稻棉花秸秆如何科学还田
加入时间:2023-11-11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开展了秋收秸秆还田技术培训,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围绕玉米、水稻、棉花等3种作物的秸秆还田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为各地来年粮食作物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围绕东北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蔡红光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分别概括了玉米秸?还田的操作要点:针对土层厚度超过30cm的平整区域,秸秆粉碎长度应在20cm以下,再用液压调幅栅栏式翻转犁将其深翻至15~20cm的土层,深翻时犁幅要大于40cm;针对中、西部雨养区和风沙土区,秸秆粉碎长度应控制在10~20cm,播种前需清理出40cm宽的播种带,种植模式以窄行40cm、宽行80~90cm为宜;针对部分中晚熟品种的秸秆,在收获后还需进行第二次粉碎,粉碎长度小于5cm。
  
  在黄淮海玉米主产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马新明强调,在秸秆粉碎阶段,若选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秸秆粉碎长度和留茬高度均在10cm以内;若采用“机收籽粒+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则留茬高度在15cm以内,秸秆和根茬需粉碎2遍后与表层土壤混合,覆盖地表3~5cm。在还田作业阶段,若深耕,要在播种前3~5天根据墒情进行深翻,耕深深度应大于25cm;若旋耕,则耕深深度应超过15cm。另外,还田前要施用化肥作底肥,磷、钾肥一次性用作基肥,土壤耕层浅的地块深翻还田时不宜一次过深,可以每年加深2~3cm。
  
  针对南方水稻秸秆还田工作,华中农业大学丛日环副教授讲解了技术要点。低茬(留茬高度小于15cm)收获时,亩产低于600kg的田块适用于旋耕还田技术,超过600kg则适用一犁一旋还田技术,两种技术均要求稻草粉碎长度在10cm以内,旋耕深度为15~20cm。此外,对于具备秸秆打捆装备、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地区,还可以采用离田旋耕技术,旋耕深度约为10cm。高茬(留茬高度在35~50cm)收获时,稻草粉碎长度不能超过10cm并均匀覆盖。
  
  稻草覆盖还田油菜免耕飞播技术适用于腾茬期短的一季晚稻-油菜、双季稻-油菜或再生稻-油菜种植,要在水稻收获前的3天内,每亩用无人机飞播400g种籽、0.6kg硼砂和1kg尿素。稻草覆盖还田紫云英套播技术适用于双季稻或晚稻-紫云英套播,需在水稻收获的前5天内,每亩用无人机撒播1.5~2.5kg种籽,待收获并秸秆粉碎覆盖后、每亩施基肥10~15kg、再开沟。
  
  新疆是我国棉花秸秆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韩焕勇建议在秸秆含水率25%时开展粉碎作业,在农机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南疆选用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北疆选用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
  
  “粉碎后的棉秆长度不能超过5cm,漏切率要控制在0.5%以内,粉碎后均匀抛洒在棉田并尽快秋翻,耕深深度要大于30cm。”韩焕勇说,秋翻前要在常规施底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2~3kg氮或100kg有机肥,确保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的碳氮比为25∶1至30∶1,以此来缓解微生物与下茬作物幼苗争氮的现象。
  
  韩焕勇强调,棉花秸秆留茬高度要严格控制在8厘米以下,若当季棉花黄萎病发病达到40%甚至更高,就需要考虑将棉花秸秆离田处理,并将棉田深翻50cm以上。此外,在作业过程中还要适当补充土壤中的水分,整地时采用复式作业,质量要达到“墒、松、碎、齐、平、净”。(见习记者 陈楠)
  
  
[林业] 湖南怀化林业改革四大工程助力两
[林业] 福建率先构建森林资源全链条监督
[农业] 努力让每寸耕地都成为稳产田
[工业] 勘查成果丰硕 今年我国新发现矿
[农业] 开拓智慧农业广阔空间
[旅游] 让乡村游更有国际范儿
[农业] 土办法助力防范农村露天焚烧
[工业] 用好一企一档 提升监管精准化水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六安裕安区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城市更新 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人民城市民生为大
上海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
高需求低入住率考验养老服务的精度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