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江苏南通品崇川山水 看文旅融合
加入时间:2023-11-12  来源:光明日报  
 

  泛舟千年濠河,尽享古护城河两岸的旖旎风光;漫步五山滨江,感受江海大地的沧桑巨变;走进森林野生动物园,体验夜公园的奇妙之旅……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赓续历史文化根脉,推进“景城一体、文旅融合”的高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全时漫游深度体验。今年以来,崇川区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喜人,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比疫情前分别增长了35.4%和26.5%。

       让旅游更有诗意

  “到南通,必须游一次濠河。”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在上海工作的王雯特地邀请朋友们到家乡一游。环绕崇川老城区的濠河,是国内保留最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是为数不多的开放式5a级景区。

  “走在崇川,移步换景皆是故事,俯仰之间尽是历史。”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说。

  文旅融合,“文”是切入点,也是“灵魂”所在。崇川拥有南通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崇川区启动实施“古城细胞解析工程”,致力打造融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文创休闲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南通天宁寺、南关帝庙巷明清住宅、金沧江故居等一批文物建筑得到保护更新。

  晨钟暮鼓的唐代名刹、蜿蜒幽深的宋元街巷、花木扶疏的明清院落、风情万种的民国建筑……穿行在崇川历史街区的老街小巷,每一步都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让风景带动“钱景”

  “白天,可以自驾观赏珍稀野生动物;晚上,白沙滩上有精彩演出,一天时间根本玩不够……”谈及南通野生动物园之游,新疆游客范先生连声说。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迎来超22万人次的大客流。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火爆出圈的背后,是崇川坚持“文旅+”战略,用“全域崇川”的发展理念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崇川之美,在于水城相依、山水融合。临江而立的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人文历史荟萃。通过岸线整治修复,五山滨江实现了生态蝶变。

  与五山滨江、森林公园遥相呼应,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森迪部落酒店、冰雪乐园、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南通奇妙农场等项目接续落地,形成城市“南北双绿肺”。

  崇川着力营造可进入、可感知、可参与、可欣赏、可消费的多元场景,一场生态资源向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转化的实践正加速推进。

       让文化走向远方

  “今年‘双节’假期,我们举办了10场活动,场场爆满,大多数人是从外地慕名赶来的。”崇川区唐闸镇汤家巷西首,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尚书院院长陈文元介绍着长假的收获。陈文元经营书店20多年,尚书院建成以来先后获评“江苏十大最美书店”“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百余年前,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以崇川为“试验田”,创造了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等诸多全国第一。目前,“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工程”已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库。其中,被吴良镛院士称为“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唐闸,经过建筑修缮、街景塑造、环境整治,如今成了工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休闲舒适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为载体,让文化走向远方。崇川不断擦亮“一山一水一人一城”四张城市名片,串联文旅资源,推出“水韵生态游”“乡村田园游”“非遗品鉴游”“近代遗存游”“欢乐亲子游”等多条精品游线,新线路、新玩法令人目不暇接。

 �多年前,明代政治家刘伯温欣然题写“崇川福地”的金字牌匾。如今,“福地崇川 如你所愿”,已成为崇川深入人心的文旅品牌。(本报记者苏雁 本报通讯员许应田)

 

[工业] 北京新疆实现两地错峰绿电交易
[工业] 青岛探索“点单”执法帮扶新路径
[工业] 四平“十六条”举措规范涉企检查
[林业] 多举措防全天候守 各方全力以赴
[林业] 内蒙古各地有序推进解决草原过牧
[林业] 青海省林草局评选出10个最美自
[林业] 甘肃高台修复退化林提升森林资源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新疆阿克苏:生态+旅游让绿水青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自贡市委书记邹自景:加大秸秆禁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新规施行后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宜居需求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