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考虑绿色低碳
加入时间:2023-11-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祺 张风波
 
  近年来,因为适用性强、稳定度高、工期短等特点,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逐渐成为很多土壤污染修复项目的选择,四川、重庆还出台政策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但是,在“双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行业热议。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源于建材行业,其原理是将污染土壤和水泥生料置于高温窑体中加工,使有机污染物分解、重金属污染物被固熔于水泥熟料中,防止其迁移扩散。
  
  基于自身特性,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适用于工期相对紧张、土壤污染浓度较高且无复绿需求的项目。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这一技术,笔者认为,这反映出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在修复技术选择上,一方面更注重修复效率,相对缺乏对土壤可持续利用、复绿碳汇作用的关注;另一方面,相关方基于求稳考虑,尽可能规避使用自然恢复为主技术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同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业内现有评价体系尚无法准确衡量各修复技术绿色低碳方面的效果,明确其适用场景。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切实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信号,其中几点尤为值得行业从业者了解和关注。
  
  绿色理念不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导向。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逐步成为行业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研究和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行业技术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向发展,努力达成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的目标。
  
  创新动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相互协作成为趋势。绿色低碳修复是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政策持续引导,行业创新动力将不断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尝试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探索人与自然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新途径,实现由保守求稳到创新求变的重大转变。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修复全程量化考核成为可能。绿色低碳考核将逐渐成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量化”理念也将逐渐覆盖修复全程。依托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各修复技术的适用场景将进一步细化;技术的选择将更多依靠基于现场数据的客观分析,而非主观经验判断;行业的发展也将紧跟时代步伐,迈向数据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旅游] 民宿经济解开海岛共富密码
[工业] 工业旅游:从工厂到景区有多远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