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考虑绿色低碳
加入时间:2023-11-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祺 张风波
 
  近年来,因为适用性强、稳定度高、工期短等特点,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逐渐成为很多土壤污染修复项目的选择,四川、重庆还出台政策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但是,在“双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行业热议。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源于建材行业,其原理是将污染土壤和水泥生料置于高温窑体中加工,使有机污染物分解、重金属污染物被固熔于水泥熟料中,防止其迁移扩散。
  
  基于自身特性,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适用于工期相对紧张、土壤污染浓度较高且无复绿需求的项目。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这一技术,笔者认为,这反映出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在修复技术选择上,一方面更注重修复效率,相对缺乏对土壤可持续利用、复绿碳汇作用的关注;另一方面,相关方基于求稳考虑,尽可能规避使用自然恢复为主技术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同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业内现有评价体系尚无法准确衡量各修复技术绿色低碳方面的效果,明确其适用场景。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切实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信号,其中几点尤为值得行业从业者了解和关注。
  
  绿色理念不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导向。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逐步成为行业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研究和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行业技术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向发展,努力达成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的目标。
  
  创新动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相互协作成为趋势。绿色低碳修复是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政策持续引导,行业创新动力将不断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尝试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探索人与自然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新途径,实现由保守求稳到创新求变的重大转变。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修复全程量化考核成为可能。绿色低碳考核将逐渐成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量化”理念也将逐渐覆盖修复全程。依托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各修复技术的适用场景将进一步细化;技术的选择将更多依靠基于现场数据的客观分析,而非主观经验判断;行业的发展也将紧跟时代步伐,迈向数据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旅游] 用细分产品满足银发群体旅游需求
[林业] 点绿成金碳路先行
[旅游] 首个旅游康养类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林业] 宜昌首单鄂林碳票交易落地
[林业] 看湖南林业增收三原色
[旅游] 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
[农业]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林业] 哈尔滨:以林为基兴产业以食为媒
森林可持续经营绘就两山转化重庆
内蒙古:绘就绿色发展画卷守护北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旧衣回收为何变套路回收
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