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加入时间:2023-11-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八百里伏牛山,风景秀美无限。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全县以林长制为抓手做好“活绿”文章,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大力推动林旅融合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富民通道,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推窗览胜景,青山绿相迎。
  
  绿色是淅川的底色,生态是淅川的资本。淅川县各级林长专注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载体,依托产业造林、荒山造林、生态修复、飞播造林和森林城乡建设五大工程,全力抓好生态环境改善和城乡品位提升。
  
  在城区,实施改建扩绿、道路补绿、见缝插绿行动,建成5条景观大道,打造5个森林公园、10个休闲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33平方米。在乡村,大力开展围镇围村造林,建成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40个、森林人家46个,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全县形成了以城镇社区绿化美化为中心,道路绿化及河岸绿化为廊道的林城相依、林居相依、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的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随着生态文化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极大增强,城镇适龄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淅川成为河南首批县级省级森林城市。”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杨玉红说。
  
  未来,淅川将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统筹林旅融合发展
  
  如今的渠首大地,宛若一幅山水画卷。
  
  随着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库区百姓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生态好了,日子也就好了。近年来,以林长制为引领,淅川县以林旅融合为落脚点,激发森林旅游新活力,拓宽绿水青山富民通道。
  
  毛堂镇龙泉村,河水清清、山路宛转,白墙黛瓦的民宿“九畹山居”就掩映在一片山茱萸之间。
  
  “九畹山居”的不远处,竖立着淅川县践行“两山”理念、林长+示范基地公示牌,上面公布了该处森林康养项目的林长信息及帮建措施。“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县、乡两级林长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争取多项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企业挖掘潜能。”基地负责人说。
  
  “通过林长+活绿模式,乡村老屋变特色民宿,盘活了乡村美丽资源,增加了库区群众收入。”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全县初步培育了仓房镇磊山村、上集镇关帝村等36家乡村旅游村,毛堂镇银杏树沟等40家乡村旅游产业园,马蹬镇丹怀庄园、香花镇鱼家等500多户乡村旅游专业户。
  
  同时,围绕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不断提高林业景观化水平,推动林旅融合、互动发展。全县建成4a级景区2家,培育集林业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休闲观光园2个,新建民宿10家、农家乐700余家,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赋能乡村振兴
  
  “林业+生态旅游”新模式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林长+活绿”持续为淅川乡村振兴赋能。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大石桥乡昔日的贫困户雷铁红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领到1.3万元务工费的情景。
  
  大石桥乡横沟村原本是个偏僻的穷山沟。近年来,他们成立淅川县凤凰毛竹专业合作社,先后种植竹子、连翘等1300多亩。他们修通了公路,发展集亲子教育训练营、花海栈道、影视创作、森林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穷山沟变了,淅川县也变了。
  
  全县投入资金2.8亿元,采取专业队合同造林模式,对县内主要景区周边的荒山荒坡实施绿化美化,植绿造景育花,种植海棠、樱花、桂花等风景树21万株,栽植软籽石榴、核桃、柑橘等经济林木90多万株,初步实现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带动全县3000多户农民通过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户均增收2600余元。
  
  “生态围绕旅游育,产业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乡村围绕旅游兴。”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表示,淅川推动旅游业由传统单一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康养旅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生态饭才是长久饭,我们将不断探索‘林长+’模式,坚持不懈造林护林,守护好一库碧水,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写好用绿这篇文章,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更多群众从林业中受益。”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信心满满。
  
  在“林长+”带动下,2022年,淅川县成功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县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徐凡 周桃龙 寇建宗)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林业] 以数为媒 传承绿色记忆
[工业]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旅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新时尚
[工业] 工厂游打开文旅新空间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