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西安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入时间:2023-11-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确定陕西省西安市为“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西安市积极开展多项工作,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组织保障有力 规划措施周全
  
  西安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挂帅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坚持高位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印发了《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确定了“路线图”,定好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打造西安“无废”新模式。
  
  《方案》设定了54项建设指标体系,涵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群众获得感、保障能力5个方面;明确了以一般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六大重点任务,以实现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与多部门协同治理,力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随着《方案》实施,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社会化综合管理的新模式。
  
  创新发展理念 提升处理水平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西安高陵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耕合成树脂技术20余年。该公司于2022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23年获得国家绿色工厂认证,是陕西省9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之一。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对废气和废水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全部排放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企业主要固废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改进污泥处置工艺,固废可以减量50%。”西安高陵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晓军介绍,为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将废吨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洗,晾干后重复利用,年可节约成本1.8万元。通过改进污泥处置工艺,减少污泥排放量15吨,2022年,该公司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
  
  西安市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有20家工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3%。同时,对历年来公布的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进行核查,对已完成清洁生产方案编制的企业实施评估,鼓励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采取生产全过程预防污染策略。
  
  与此同时,持续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依托“三基地一中心”的资源循环利用布局,西安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明显提升,电商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8%;基地报废汽车拆解能力提升至3.5万辆/年;基地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大力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置。目前,西安市污泥处置能力达到每日2800吨以上,全面实现日产日清。
  
  在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方面,印发了《西安市202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西安市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西安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方案》等总体及专项方案,指导各区县开展源头管控,开展“两减四提升一巩固一行动”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专项行动取得成效。同时,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通过政策扶持推动、项目带动、园区示范引领、品牌宣传推介等系列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猕猴桃基地荣获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强化垃圾转运设施管理,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切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自然村占比达到93.6%。
  
  推进绿色生产 提升资源利用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除了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绿色生产,努力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外,大力推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西安市鄠邑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占地面积137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年处理量约82万吨,年发电量约为3.5亿千瓦时。作为“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通过对生活垃圾进行高效焚烧,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变废为宝”,为城市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中节能西安鄠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投产以来机组运行稳定,累计接收处理垃圾约280万吨,折算节约标煤约3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84万吨,经过无害化焚烧处理后垃圾减容80%。”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景全介绍。
  
  据了解,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电联产项目于2023年2月获评国家“aaa级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厂”,标志着该公司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全市已建成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总设计日均处理能力1.2万吨。目前,西安市日均产生约10000吨生活垃圾,已具备生活垃圾全焚烧处理能力。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发布《快递绿色包装技术规范》等4项西安市地方标准。全市寄递企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8.7%,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6.3%,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盒)9.2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数量1479.67万个。
  
  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制定了《西安市2022年绿色建筑和装配建筑发展提升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更新了《西安市建设项目装配式建造技术方案评审工作指南》,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巡查检查制度和工作协调、督办机制,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2022年,全市城镇民用绿色建筑竣工项目248个,面积2032.90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91.52%;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390个,面积2324.82万平方米,占新开工面积的39.77%。
  
  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力支持和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2022年,新建完成两座年处置能力150万吨以上的资源化利用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资源化利用企业36家,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约3298万吨。不断完善全流程监管机制,通过“西安市建筑垃圾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市的建筑垃圾排放项目、清运车辆、消纳场所实施动态管理。规范全流程管理,着力加强建筑垃圾产生、排放、运输、消纳、利用等各环节管理,确保建筑垃圾流量、流向可控、可查,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持续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一方面,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与管理计划备案制度,组织完成4000余家企业的危废年报、5000余家企业的管理计划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经营年报网上填报工作,确保实现年危险废物产生量1吨以上企业全覆盖。另一方面,开展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规范化和信息化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扎实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置。
  
  多面推进工作 贡献“西安模式”
  
  “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载体,也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无废”理念的基本组成单元,大力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元。为打造西安“无废”新模式,《西安市“无废细胞”创建指南》已印发,引导各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发挥西安科教基地资源,创建“无废高校”;围绕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结合“无废酒店”“无废餐厅”建设,促进游客绿色出行;实施“无废物流”工程,推进西安—咸阳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积极营造“无废城市”共建共享氛围,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一批各领域“无废细胞”,助推西安“无废城市”建设。
  
  固体废物治理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西安市正通过稳步推进68项重点任务和33项重点工程项目,有力推动54项建设指标逐步实现,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林业] 以数为媒 传承绿色记忆
[工业]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旅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新时尚
[工业] 工厂游打开文旅新空间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