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遍地流沙变身黄河公园
加入时间:2023-11-25  来源:经济日报  
 

  初冬时节,漫步位山黄河公园,平坦整洁的道路蜿蜒伸展,水面微波荡漾,木栈道游人如织,“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白鹭、灰鹅等国家珍稀鸟类频繁光顾。
  
  位山黄河公园曾是位山灌区的沉沙池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这曾是多年前沉沙池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这里实现了从“遍地流沙”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蝶变,成为风景如画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3a级景区。
  
  作为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的灌区,位山灌区是引进与配置黄河水资源的主要工程,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跨区域调水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向天津、河北地区供水近200亿立方米。
  
  引黄必引沙。位山灌区在长期造福百姓的同时,每年有大量泥沙堆积,导致沉沙池区土地次生沙化失调、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形成了这一占地3.5万亩的全国最大的沉沙池区,池区涉及4个县(区)、5个乡镇、92个村庄、8.6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面积位于聊城市东阿县境内,一度造成了区域性贫困。
  
  2016年,聊城市把位山灌区沉沙池区列为全市四大扶贫片区之一,形成了沉沙池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规划,按照“政府政策性主导、社会多元化投资、产业市场化运作、突出水文化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探索出了沉沙池区泥沙高地覆淤还耕技术。通过把池区清淤堆积的泥沙平整成高地,达到设计高程后,再覆盖原状土,然后配套水利基础设施还耕于民,还耕面积约2000亩,变泥沙为沃土良田。
  
  如今,建成的沉沙池区一期旅游项目——位山黄河公园,带动特色种植、民宿、农家乐、乡村采摘、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助推沉沙池区乡村振兴。
  
  东阿县把位山灌区沉沙池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了1.2万余亩的生态修复提升项目,规划了黄河沉沙池水体防护区、多彩农林区、湿地保护区等板块,有效控制了沉沙池区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典型。
  
  沉沙池区旁边的东阿县刘集镇北崔村走上生态发展之路。2002年,北崔村开始发展黄金梨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涵盖黄金、秋月、新高、晚秀、华山等优质品种。这些枝繁叶茂的梨树不仅进一步固住了风沙,涵养了水源,改善了环境,还大幅增加了群众收入,每亩净收益达到1万余元。“现在我们村大部分的人都种梨树,我们的梨不仅卖到北京、上海、济南,还出口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北崔村党支部书记曹兴民说。
  
  东阿县深挖造林空间,大力实施“一村万树”行动,依托村民房前屋后、院内沟旁等闲置地块发展经济林木,建成“枣树村”“石榴村”等“生态村庄”76个,人均增收1000余元,全县经济林面积达1.9万亩,林果年产量达3.02万吨。
  
  目前,东阿县全县林地面积达16.9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22.78%,黄河沿岸森林覆盖率达48%。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黄河东阿段实现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全覆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
  
  丰富的林木资源为东阿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位于东阿经济开发区的东阿县新型建材产业,拥有规上企业35家,建材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被评为市级特色产业集群,2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兴隆村的环境大变样,不但没有了尘土飞扬,而且出门就是湖泊,满眼都是绿树。”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李尚龙说。
  
  “兴隆村距位山黄河公园只有500米,有不少村民在公园里工作。现在,我们村不仅富裕了,环境也变好了。”兴隆村74岁的村民庄彦树说,他的儿媳妇也在位山黄河公园里打工,最多时每月能赚4000元。
  
  今年30出头的周润秋是一名硕士研究生。2021年,她回到家乡太平新村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锦鲤养殖等产业,为农业经济带来新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原本在外打工的裴海涛夫妻也回到家乡,利用村里废弃坑塘开展锦鲤养殖,通过“鱼菜共生”模式建立了集锦鲤养殖、电商销售和观光垂钓于一体的融合产业,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太平新村还发挥村庄临沙傍水的自然优势,与旅游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露营基地,将研学教育、亲子休闲、果蔬采摘等项目有机结合,成就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让太平新村的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本报记者 王金虎)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林业] 以数为媒 传承绿色记忆
[工业]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旅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新时尚
[工业] 工厂游打开文旅新空间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