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绿水青山富武陵
重庆彭水县走好生态强县路——
加入时间:2023-11-26  来源:经济日报  
 
  冬日武陵山,层林尽染、风景如画。山脚下,海拔1200多米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白果坪村,3000多亩的百部种植基地迎来收获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
  
  “润溪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等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润溪乡乡长皮小坤说,全乡现已发展百部、天门冬、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多亩,带动上万户农民实现增收。
  
  地处武陵山区,彭水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渝东南地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富民、文旅融合,积极探索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生态更好
  
  出彭水县城,驱车往西行驶30多公里,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记者来到海拔1500多米的摩围山。这里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超过90%。从高处远眺,翠绿山峦与磅礴云海相傍相依,依山而建的村落民居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守护绿水青山,彭水县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目前,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499.167平方公里,占全县区域面积的38.4%,这让摩围山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卫东说,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筑牢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彭水县已完成各类营造林超过23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60%,是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
  
  48岁的冉小峰是彭水县国有林场红椿坨管护站站长,今年是他担任护林员的第23个年头。红椿坨管护站所辖林区面积超过2万亩,冉小峰每天都和队员们在山林里穿梭,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只有青山无恙,心里才踏实。”他告诉记者,如今彭水县已经构建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责任体系,全县各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巡林次数突破16万人次,实现“林长制”走向“林长治”。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彭水县境内水网密集,有大小河流177条。其中,乌江、郁江、中井河等69条河流属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在彭水县城,清澈的乌江穿城而过,两岸绿意葱茏。“过去,江面垃圾漂浮,如今水清岸绿,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有空我就来江边散步。”家住县城的居民张瑞修说。
  
  变化的背后,是彭水县对水环境治理付出的巨大努力。近年来,彭水县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等措施,有力提升了乌江、郁江等流域水环境。
  
  一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彭水县水环境的整体向好。今年1月至9月,彭水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重庆市第一,乌江水质达到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诸佛江等次级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产业更强
  
  如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彭水县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坚持用生态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以茶叶、蜂蜜等为主的“食养”,以中药材、苗医苗药研发等为主的“药养”,以森林露营、避暑度假为主的“康养”三养产业,让绿水青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释放。
  
  在彭水县润溪乡莲花寺村,漫山遍野的布福娜树上,紫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不少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进行管护。望着枝藤上的累累硕果,52岁的村民龚国容难掩喜悦:“以前种红薯,辛苦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种布福娜树,还能在基地务工,增收有保障,生活越过越好了。”
  
  布福娜又称“黑老虎”,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水果。2016年,因看中彭水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庆欣宸中药材有限公司在润溪乡投资打造了近2000亩的布福娜中药材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
  
  目前,通过对布福娜进行精深加工,重庆欣宸中药材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中药配方颗粒、果脯、果酒、面膜以及精油等产品。“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固定分红等方式,带动润溪乡近250户农民增收致富,每户每年平均增收2000多元。”公司负责人熊伟表示,公司预计在接下来的3年内,将布福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彭水县着力打造一批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体育体验项目,大力开发以运动休闲纳凉为主的“康养”产品,打造重要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
  
  今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摩托艇联赛重庆彭水大奖赛在彭水县乌江水域举办。“中国摩托艇联赛自2011年在彭水县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水上运动的知名ip赛事。”彭水县文化旅游委主任袁业国介绍,彭水将全力提升大赛品牌影响力,提高康养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20亿元级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产业集群。
  
  人气更旺
  
  乘坐乌江画廊游船,水面碧波荡漾,两岸山峦叠翠,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登上摩围山,欣赏壮丽的山峰和广阔的山谷;逛蚩尤九黎城,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沉浸式体验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托山水资源,立足原生态,彭水县不断擦亮生态旅游名片,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阿依河景区是彭水县旅游的一大招牌。这里苗族村落聚居,峡谷高深,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雄奇壮观。在全长21公里流域内,布设有母子溪、竹板桥、七里塘等多个景点,众多游客来到阿依河乘坐竹筏,畅游竹海,体验山水之乐,感受自然之美。“今年1月至10月,阿依河景区接待游客100.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8%。”阿依河景区相关负责人谢江华说。
  
  走进润溪乡樱桃井村的黄地峡,500多米长的峡谷内,一幢幢巴渝民宿规划有序,诗意田园映入眼帘。71岁的村民田仁刚在这里经营着一家3层楼的民宿。“这幢房子是由过去的木瓦房改造而成,2018年开业至今,生意一直不错,去年收入5万多元。”田仁刚说,游客都是冲着美丽的环境而来。
  
  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告诉记者,过去,散居黄地峡的14户农民一直住在破旧的木瓦房里,生活极不方便。从2017年开始,他们依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引入企业打造黄地峡巴渝民宿,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以节促旅,拉动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近年来,彭水县围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举办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等活动,推动生态旅游业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彭水县文旅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128.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9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2亿元。
  
  彭水县委书记石强表示,将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加快把彭水县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记者 吴陆牧)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林业] 以数为媒 传承绿色记忆
[工业]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旅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新时尚
[工业] 工厂游打开文旅新空间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