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产业 > 生态产品

 
新疆若羌红枣缘何成为全国百强
加入时间:2023-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评价榜出炉。新疆共有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上全国百强榜。其中,“若羌红枣”排名第30位。
  
  品牌声誉是消费者、大众媒体、社交平台等对于品牌产品的感知以及对产品的好感评价。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评价,共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71个地标公用品牌入围。
  
  “若羌红枣”缘何成为“全国百强”?近日,记者走访“中国红枣之乡”新疆若羌,寻找答案。

颗颗色泽鲜红、形状饱满的红枣撒落在地上。若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无心插柳到硕果满枝”
  
  若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贸易的往来要塞,被史料提及却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就位于其境内。千百年后,令人没想到的是,红枣成了这座小城的另一张名片。
  
  眼下,新疆若羌县23.38万亩红枣采收工作接近尾声,进入购销高峰。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诚表示,今年,客商云集,红枣还未下树便已销售一空,又是丰收的一年。
  
  若羌县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之间,是世界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二十年前,这样的丰收是不敢想的”。满眼黄沙与穷困,灼人的热气浮散在浩渺的大地上,但这样的艰难也未能够阻挡若羌人求富的脚步。
  
  自2000年开始,新疆若羌县找到了突围沙漠包夹的办法,迈出了惊艳蜕变的第一步。
  
  “沙尘暴、倒春寒总是对着若羌‘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致使传统农业经常遭受沉重打击,种植物需多次播种才能确保产出,简单说来,就是种什么都不容易活。”李春诚说。
  
  日居月诸,当地农民发现,唯有枣树特立独行,面对不利气候依旧开花结果、长势不衰。若羌县吾塔木乡枣农赵连斌有着22年的红枣种植经验。他告诉记者,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的特性。一般的果树花期都在4月,而枣树的花期在5-8月,萌芽较晚,成功躲开了“袭击”。
  
  2000年,若羌从河南新郑引进了红枣苗20万余株,2001年以来,若羌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在此后的几年间,当地群众挥锨舞镐,在沙漠的边缘种下了一片片“枣海”。从无心插柳到硕果满枝,红枣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在红枣产业的强势带动下,若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领跑西部县(市),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56元。此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若羌红枣2022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7.76亿元。
  
  红枣种植机械化水平“遥遥领先”
  
  在若羌万亩红枣示范基地中,记者注意到,枣林中竖立着一台小巧的物联网设备,铁杆插入土里,杆上挂着一台白色仪器。这是今年7月刚刚上岗的“物联网监测设备”。
  
  此设备配有杀虫灯、病虫害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等。赵连斌告诉记者,这下枣园有了“保镖”,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了解田间地头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量、虫情虫害等一系列情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将渐行渐远了。”
  
  目前,他的枣园还使用了电动修枝剪、开沟施肥机、弥雾机、收获机等。看着收获机,将一颗颗饱满紧致的红枣卷入“腹中”,粒粒归仓,赵连斌笑上眉梢:“这效率太高了,以往,当地红枣采收主要依靠人工敲打捡拾,捡枣‘神器’收获机既是吸尘器也是吹风机,每人每天可收400-500公斤红枣,省心省力。”
  
  “你看,每箱红枣都贴有二维码,只要扫一下码,就能了解红枣来自哪个村、哪个枣园”。记者从若羌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若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枣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启动,通过建立覆盖全县红枣产业的基础数据库,让每一颗红枣都有“身份证”。
  
  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指着数据平台上显示的二维码介绍说,客户扫码就可以追溯红枣的来源,了解红枣的种植全过程,吃着很放心。
  
  有了科技加持,若羌红枣种植逐步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转变。
  
  深加工产品“蹿红”热销北上广
  
  尽管产业热度持续攀升,若羌跟全国大部分传统优势农业产区一样,仍面临提振红枣品牌活力、升级红枣产业链的需求。
  
  李春诚表示,当地枣农和企业都在都在积极找寻新的生财之路。为了实现“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若羌瞄准了产业深加工。
  
  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里,公司负责人张虽线拿起刚下线的枣醋,一边邀请游客品尝,一边推介展示的红枣深加工产品。
  
  “1吨红枣能酿出4吨枣醋。”该公司每年收购3000吨红枣,除销售部分加工原枣外,还生产3000吨枣醋,附加值是红枣原枣的4倍。
  
  为酿出高品质的红枣醋,张虽线先后在山西醋文化博物馆和一些醋加工厂学习酿造工艺。2022年,投入800万元引进了一条日产30吨以上的全自动标准化红枣醋、红枣饮料加工生产线。
  
  记者在现场看见了5款精致的红枣醋保健品礼盒,询问得知,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供不应求。
  
  推开红枣酒酿造生产车间大门,酒气蒸腾,清新甘洌的香味扑鼻而来。新疆枣乡源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徐强说,公司建有年产红枣原浆酒500吨的现代化厂房,目前,企业生产各类红枣系列酒10款,主要在疆内市场销售。“今年我们还引进了新的设备,产品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我们希望今年能打开疆外市场,让更多人知道若羌的红枣酒。”
  
  目前,若羌有初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5家。主要制作枣醋、枣泥、枣酒、枣糕,形成了产后净化、分类分级、烘干、保鲜、包装、储存、期货交割等多环节产业链。“相信随着悦耳驼铃声的再次响起,若羌红枣会‘摇身一变’,带来更多新的甜蜜。”李春诚说。(潘琦)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林业] 以数为媒 传承绿色记忆
[工业]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旅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新时尚
[工业] 工厂游打开文旅新空间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