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四川甘孜:守绿换金
加入时间:2024-05-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贡嘎山巍峨耸立,稻城亚丁风光旖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甘孜州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绿色颜值”,创造“金色价值”。
  
  守护生灵家园
  
  灭鼠杀虫、平整土地、补播草种、种植适宜高原生长的树种,甘孜州色达县色塘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确央,正领着社员们在色达县4个乡镇的草原改良点位进行草原沙化治理和植树造林工作。
  
  由牧民转变为“生态工人”,确央和社员们熟练掌握了一整套林草种植技术,帮助县城周边实现了从沙尘满天到绿树成荫。“植树造林,提升了县城的颜值,造林合作社也发展起来。”2023年,色达县聘用生态护林员1504名,队伍不断壮大。
  
  “这边没有污染物,藏野驴们的精神不错,藏原羊数量没有减少……”位于甘孜州石渠县的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守护人根秋泽仁正忙着野外巡护。
  
  地处高原地区,保护区的气温不高,根秋泽仁的手常常冻得通红。在这总面积60多万公顷的土地上,他要完成森林草原管护、环保宣传、动物救助等工作。望着茫茫湿地,听着鸟儿啾鸣,根秋泽仁慢慢懂了父亲甲它的初心。
  
  甲它曾是石渠县真达乡护林队的队长,20多年如一日在三江源区域内守护生态,直至3年前因病离世。苍翠的万顷林海中,甘孜人接续守护着万千生灵,真达乡护林队的故事被拍摄成纪录片《湿地守望者》,感动和影响着许多人。
  
  作为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甘孜州拥有652种野生动物和5229种植物,被誉为“世界天然物种重要基因库”。为守好这一基因宝库,甘孜州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途径,实现全州森林生态系统良好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也得到恢复性增长。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甘孜亮相:400多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现身色达塘亚沟,上演一出视觉盛宴;果根塘湿地公园内,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被镜头记录;色达泥拉坝湿地内,植被恢复,各种珍禽水鸟、鱼类等前来“安家”……
  
  越来越多的植物在甘孜得到保护。甘孜州稻城县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在各卡乡卡斯村,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正为一棵干香柏“体检”。截至目前,甘孜州有古树名木563株。为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稻城县规划在5个古树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古树公园,并力争在年内完成建设。
  
  斑斓的生态画卷构成甘孜的靓丽风景。如今的甘孜大地,拥有6类81个自然保护地,空气优良天数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持续实现3个“百分之百”,环境质量稳居四川省前列。
  
  活用碳汇资源
  
  “莫再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赖爽介绍,“目前,甘孜州拥有森林面积539.47万公顷、蓄积4.865亿立方米,连续10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四川第一,甘孜州还有草原面积558.7万公顷、湿地面积60.84万公顷,这些都是发展碳汇经济的殷实家底。”
  
  近年来,甘孜州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盘活当地碳汇资源。川西北腹地的金马草原,座座丘峦绵延成一弯“新绿”,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雪域雄鹰,紧紧扼守沙化荒地,一改昔日寸草不生、漫天黄沙的面貌;而今,鲜卑花、高山柳、绣线菊交织,成片云杉幼苗在此拔节向上,旷野披绿。
  
  “远在两千公里外的顺丰集团,和一片甘孜的云杉树林连结在了一起。”色达县然充乡党委书记慈城嘎瓦说。早在2020年,甘孜州就开始探索林草碳汇项目的开发工作,2022年,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牵线搭桥,甘孜州与顺丰集团一拍即合。
  
  去年5月,由顺丰公益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甘孜州林草局、色达县林草局在色达县然充乡德玛村的47块林地上种植了4500亩51万余棵云杉树苗。
  
  这是甘孜州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碳汇造林项目,也是四川省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碳中和林项目。顺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炜表示:“种植碳中和林,既能抵减我们企业的碳排放,又能助力项目所在地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赢。”
  
  “林草碳汇产业发展,前提是做到科学准确的数据监测,突破口在于摸清甘孜州碳汇资源家底。”赖爽介绍,甘孜州此前已投入120万元专项试点资金,初步测算出全州未来可开展造林碳汇365.12万亩、森林经营碳汇2441.74万亩,按30年计入期算,人工造林碳汇量最大可达964.27万吨碳当量。
  
  发展特色农业
  
  大渡河畔,甘孜州丹巴县村寨里绿树成荫,梯田层叠,与造型独特的藏式民居一同勾勒出美丽画卷。
  
  游客慕名前来,民宿生意火热,丹巴县甲居镇小聂呷村村民阿加格玛乐开了花。“村里引进了‘美人脆’苹果,春天游人赏花,秋天果实收获,致富路越走越宽。”阿加格玛种了300多棵苹果树,去年挣了3万多元。
  
  丹巴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生态修复等方式扩大“美人脆”苹果种植规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500亩,“美人脆”苹果种植覆盖10个乡(镇)40余个村,面积达7910亩。
  
  长江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纵贯甘孜全境,甘孜州沿河谷地布局林果产业带,形成了核桃、苹果、樱桃、仙桃等独具高原特色的百公里林果产业带,成为广大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引擎。
  
  在甘孜州道孚县,变叶海棠也成了百姓的致富果。2022年至2023年,道孚县通过建设变叶海棠种植基地、推广良种繁育及丰产造林技术,带动各卡乡、孔色乡等5个乡镇村民种植了15.5万株变叶海棠苗,1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今年,道孚县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共计973.5万元,带动麻孜、木茹等6个乡镇2000余户农户种植变叶海棠种苗17.7万株,户均将增收9000元左右。
  
  生态美,乡村人居环境更整洁。甘孜州白玉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白玉县赠科乡扎马村村民扎切感受颇深:“过去村里环境差,村道上牛粪遍地,污水横流;经过治理,有了垃圾池和保洁员,村子面貌一新,游客也渐渐多起来。”
  
  2023年甘孜州投入资金1.12亿元,新(改)建农村户厕31098户,全州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9个百分点,全部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
  
  万山锦绣,千河浩荡,甘孜大地风光正好。画好绿水青山的画卷,探索更多通向“金山银山”的路径,甘孜州一直在路上。
  
  
[农业] 文旅+点亮乡村经济
[工业] 国家标准如何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
[旅游] 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
[农业] 智慧灌溉 吉林沃土再增产
[林业] 山西太原深化集体林改探路绿富同
[林业] 广东佛山以提升林长制运行效能推
[农业]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旅游] 科技游持续升温 如何开辟文旅新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天蓝山绿水更清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自觉行动实现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我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新成效
以生态修复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从老房子到好房子 托起稳稳的幸福
淮北以生态微治理助推美丽城市建设
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
江西崇仁同心聚力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