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林业

 
防风阻沙控尘 奏响扩绿兴绿护绿交响乐
加入时间:2024-06-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漫漫黄沙,拂过河西走廊千年的辉煌。处处绿洲,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曾是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通道。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2023年6月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提出,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阻击战片区涉及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4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内沙漠、戈壁广布,主要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古尔班通古特等沙漠和全国2/3的风沙口,气候极干旱、水资源匮乏,是我国北方风沙活动最为频繁、灾害最为严重的沙尘源区。
  
  阻击战打响以来,片区各地各单位紧抓祁连山、天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封育封禁保护,聚焦几大沙漠主要风沙口,加强沙漠边缘风沙带建设,统筹推进“防风、阻沙、控尘”一体化治理。
  
  以政策机制聚治理合力
  
  沙漠广袤无垠,自然条件不一。阻击战在哪打?怎么打?
  
  一年来,阻击战片区各地立足全局、着眼实际,统筹谋划、精心布局,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周密安排部署行动,强化规划政策引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行联防联治……一系列硬招、重拳,擂响阻击战战鼓,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
  
  组织领导高效有力。内蒙古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等10余次。甘肃、新疆两省区级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青海建立由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林草局等26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省级协调机制,4省区及兵团林草局均成立“三北”工程攻坚战专班,有力推进阻击战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关工作。
  
  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甘肃省党委政府分片区成立调研组,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敦煌、民勤等地蹲点调研,重点研究退化林修复、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问题对策,要求全部项目实现落地上图。青海省组织青海大学、省农林科学院、省水科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多次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和评审会,“三下三上”摸排各地“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需求,完善有关基础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相关部门分赴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州和生产建设兵团实地调研防沙治沙工作,研究提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重大举措、政策建议。
  
  打好阻击战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实施规划方案,绘好作战图,制定任务书,明确时间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写入自治区党委、政府2024年第1号文件。甘肃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并制定“1+2+2+n”工作方案,方案以出台1个实施意见、修编提升2个规划、编制两大战役实施方案、实施n个重点项目为主要内容。青海省明确了24项重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分工。
  
  青海、新疆印发本省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方案,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制定本级“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方案、“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实施方案、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及防沙治沙规划等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春风就是号令,林长制“利剑”指挥攻坚战。各省区相继出台林长令,各级单位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奔赴阻击战战场。
  
  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发布2024年第1号、第2号总林长令,印发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要求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发布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青海省将“三北”工程建设相关要求纳入2024年林(草)长制重点任务。
  
  阻击战片区各地一衣带水、紧密相连,跨区域开展联防联治成为共识。甘肃、内蒙古两省区林草局签订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甘肃省张掖、酒泉、金昌3市签署河西走廊联防联治协议,为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进行有效探索。
  
  以工程项目提治理效力
  
  落实重点项目,是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抓手。4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三大标志性战役区抓好一批标志性项目,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阻击战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治理目标,聚焦“风、沙、尘”的源头区和路径区,在重点风沙口、流沙入侵地、绿洲防护缺口等重点区域,部署实施14个重点项目,构筑起点线面结合、多廊多屏交织、防治用全链条阻击的主体框架。
  
  2023年9月23日,甘肃省民勤县昌宁西沙窝项目开工。现场,人头攒动,大家挥锹铲土、压沙植树,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甘肃省以项目开工形式启动阻击战,意义重大。
  
  阻击战片区面积广阔,为何要选在民勤开工?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民勤绿洲是阻止两大沙漠合拢的“楔子”。多年来,民勤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沙、内建林网”的全域生态治理体系,在408公里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防护林带,境内曾干涸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重现碧波荡漾美景。
  
  民勤的防沙治沙实践与阻击战的攻坚要求不谋而合。在全力打好阻击战中,民勤县谋划实施昌宁西沙窝生态治理、青土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绿洲锁边防护林带建设等多个“三北”工程六期子项目。
  
  不仅是民勤,甘肃省将河西5市20县全部纳入阻击战范围,规划了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锁边治理区、河西走廊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柴达木盆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等3个重点治理区,谋划4个重点项目、17个子项目。
  
  青海省则按照“点线面”相结合,“锁边、固源、巩固”同发力的治理路径,推进实施柴达木盆地沙漠边缘阻击区、共和盆地沙地歼灭攻坚区、青海湖流域沙地综合治理区3个核心攻坚区。确定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初步谋划布局8个重点项目、50个子项目,力争3年内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超过50%。
  
  今年5月11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启动。作为首批重点项目,它的开工标志着全省“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
  
  共和县沙珠玉乡曾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40多年艰苦奋战,该乡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其治沙项目也成为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防沙治沙的标志性项目。青海省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02.76万亩,到2030年完成总治理任务5089.68万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争取超过40%。
  
  针对阻击战提出的全面保护荒漠植被、实施锁边治理、减轻重点风沙口对下游的危害、建设绿洲防风固沙林体系等四大治理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定半固定沙漠提升、天山和阿尔泰山生态保护修复、光伏治沙等四大工程。新疆“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共设重点治理项目12个、子项目25个,拟纳入治理面积6383.21万亩,第一批启动项目8个。
  
  2024年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举办植树活动。5000亩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乔灌混交林项目区内,平地、架设高压线、打机井、铺设节水滴灌管设施等造林前期工作早已准备妥当,130万棵梭梭、胡杨等苗木也随即到位。这场为期约10天、近万人次参与的春季植树活动,为阻击战助强力,为荒漠添新绿。
  
  且末县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三面环沙,沙漠面积超过县域面积的2/3。其东面沙漠与县城仅隔一条车尔臣河,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水是所有风沙危害地区最珍贵的资源,推广应用节水林业技术尤为关键。且末大面积推广滴灌造林技术,每年以万亩的速度推进工程,栽植胡杨、沙枣、沙拐枣、柽柳、梭梭等34种沙生树种。多年来,在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漠区域,采用滴灌技术,种植红柳、胡杨、沙拐枣、梭梭等树种,建起长约23公里、宽1—7公里不等、面积约12.5万亩的生态绿色长廊,有效阻止了沙漠由东向西移动侵蚀绿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3个沙区团场中,有88个团场深入沙漠,6个师市的60个团场分布在阻击战片区。2023年11月13日—14日,兵团与自治区同步召开阻击战现场推进会,并在第十四师225团举行兵团“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攻坚战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全面打响阻击战。
  
  兵团以风沙口和沙源地治理、锁边固沙林草带建设、巩固成果、提质增效为重点,统筹谋划重点项目11个,覆盖兵团13个师市、150个团(镇)以及南疆新建师团,总建设任务1079.9万亩,其中阻击战核心攻坚区治理任务415.29万亩、准噶尔盆地周边沙化土地治理协同推进区664.61万亩。
  
  阻击战涉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内蒙古重点对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开展锁边林草带建设,因地制宜布局打好河西走廊绿洲保卫战、阻沙汇合阻击战、阻沙进城阵地战、阻沙护路攻坚战、军事基地护卫战等五大战役,阻止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缘前移“握手”。以额济纳绿洲阻击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进入河西走廊,阻止沙漠东侵南移,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规划到2030年,阻击战片区完成治理任务1122.52万亩,新增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721.5万亩,完成林草质量巩固提升321.43万亩,完成非沙化土地造林种草任务79.59万亩。
  
  厉兵秣马,加压奋进。阿拉善盟建立了重点项目“提前批、提前办”绿色通道,已招引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企业,完成作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腾格里沙漠边缘,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嘎查境内,叉车将一垛垛稻草运送到工程固沙项目区,为扎草方格做好准备。这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项目区,南临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下游,是防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握手”和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工程。1个国家重点项目,4个自治区重点项目,总规划面积1300多万亩,以工程固沙为基础,配套人工造林、封沙育林、人工种草等各项重点工程,阻击战内蒙古片区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以绿色产业增治理活力
  
  广袤沙地中,集中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丰沛的光能将转变为电能,运转水泵完成植物滴灌、维持当地居民日常用电。
  
  枸杞、沙棘、肉苁蓉等特色林草产品以鲜艳色彩、顽强生机在黄沙的画布上绘出美丽图画,装点了沙区群众幸福生活,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沙区游客渐多,无数人千里奔赴,领略辽阔的大漠风光,打卡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观,品尝美味的沙地瓜果。
  
  沙区各地凭借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多样化沙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漫漫黄沙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在全面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荒漠化地区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稳步推进风电光伏产业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成为阻击战片区的一大亮点。
  
  今年3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暨2024年春季植树造林启动仪式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举行。在活动现场,挺立在广袤沙漠中的光伏板尤为显眼。光伏板安装在水源点附近平坦区域,是现场唯一的电力来源,带动水泵出水、完成滴灌。相较于动力电取水,光伏发电不仅绿色低碳,还大大节约成本。
  
  光伏发电抽取微咸水进行造林,是沙雅县防沙治沙的一大创新亮点。近年来,沙雅县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模式,鼓励企业参与生态建设,与中电建集团合作实施的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主要采用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可实现压沙固沙面积8000亩,年发电3.6亿度,将为沙雅县10个项目提供绿电支持,有效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青海省积极探索“光伏+治沙”发展模式,推动清洁能源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落实海西州以防沙治沙为主的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储备任务,海西州光伏新能源基地总装机量达1327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稳步推进光伏治沙,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周边,避开高大密集型沙丘和沙丘链,采用抗扬沙、高效率的光伏技术布置光伏项目。2025年将建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60万千瓦,2030年装机规模超390万千瓦。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抢抓国家打造河西地区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伏基地战略机遇,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园区入驻光伏企业11家,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4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园区所有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261.75亿千瓦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自治区林草局联合中铁建集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开展“光伏+治沙”合作,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自治区林草局、巴州人民政府、和田地区行署和中国铁建新兴业务总部共同签订阻击战锁边固沙项目合作协议。
  
  林果是广大沙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丰富多样的林果装点了沙区景观,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甜蜜的生活。
  
  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580国道路两侧,10万亩沙地种满了梭梭,并接种了“沙漠人参”肉苁蓉。这是来自四川成都的客商建立的苁蓉小镇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种植基地。梭梭接种肉苁蓉治沙模式,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还带动固定就业近60户,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青海大力发展沙区特许经营,以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特色种植等生态富民产业为支柱,探索“林+果+药”“林+草+牧”模式,高质量发展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汉藏药材等支柱产业。积极打造“柴达木”枸杞品牌体系,全省沙区枸杞种植面积近50万亩,认定有机枸杞基地面积10万亩、绿色有机企业95家、绿色有机产品351个,年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群众致富增收。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充分利用沙区资源,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经济林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药品、保健品等沙区特色产品,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种植户、育苗大户、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全县各类治沙及沙产业经营主体达58家,经营面积12.42万亩,经营范围涉及治沙造林、林果业、养殖业、草畜产业、种植业、设施栽培、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年实现沙产业产值3.6亿元。新发展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个、县级2个,市级家庭林场4家、县级2家,发展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9家企业产品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32个林果产品(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5个林果产品(基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沙区各地还探索把沙漠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打造特色景点,促进沙漠经济发展。
  
  走进位于民勤境内的沙漠雕塑国际创作基地,100多件形态各异、充满艺术张力的雕塑,与蓝天白云、金色大漠相映成趣,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2018年以来,创作基地连续举办5届沙漠雕塑创作营活动,征集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2688位艺术家的8815件作品,最终筛选并落地呈现132件作品,将茫茫大漠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雕塑艺术之洲。
  
  此外,这里还有“漠上花开”试验田展示最新的防沙治沙新技术、凸显边塞文化的苏武小镇、以沙漠观星为主题的全国首个沙漠天文科普特色研学基地——摘星小镇,还有戈壁寒旱现代农业日光温室大棚,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沙地生长的冬枣、无花果、人参果等特色作物。独具特色的沙漠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广泛传播了防沙治沙文化和人沙和谐共生理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年来,阻击战片区各地紧抓快干、不懈奋斗,用有力行动为打好阻击战奠定了良好基础。远望无尽的沙漠,无数治沙人斗志昂扬、激情澎湃,肩负时代使命,为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砥砺前行、屡建新功。(黄山 叶晓明)



[林业] 龙江森工柴河林区以林养菌以菌促
[林业] 江西万安:探索森林资源保护新路
[林业] 陕西柞水智慧林业打造绿色天眼
[农业] 让更多农特产品进景区
[旅游] 厚植红色沃土 推动榆林市文旅融
[旅游] 景区取消预约符合公众期待
[旅游] 游客避坑不如景区填坑
[农业] 别让农村基础设施睡大觉
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盐碱荒滩也是金山银山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
守青山叠翠 护碧水悠悠
绿色智能增需求 以旧换新添动力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多重优惠叠加 以旧换新激活家电
二手市场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重庆的建筑垃圾何时能管好
以五个再突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白银:打造西北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间
海口:湿地修复融入城市更新
天津蓟州区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
完善规划土地政策 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