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视野

 
中国能源的绿色含量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加入时间:2024-08-3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一艘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输船从德国启程返航。此前,这艘船向西班牙、英国、荷兰、德国等地运送数千辆新能源汽车,满足当地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中国相关车企告诉《国际锐评》,未来三年他们还将投放6至7艘这样的滚装船,帮助更多中国绿色产品“出海”,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这是中国优质产能造福世界的一个缩影。中国官方29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用大量数据和鲜活案例,展示了近十年来中国能源转型成就,以及为全球绿色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面临着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同时也迎来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比如最近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洁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国际能源署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能源的含“绿”量不断提升,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降低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生产出的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新能源产品,给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统计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贡献。
  
  同时,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深化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创造了新机遇。近期,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中国能源投资规模稳步增加,法国电力集团海上风电项目、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制造项目、南京lg新能源电池项目等外资项目相继在中国落地。中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让外资企业更好地共享中国能源转型红利,也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承诺用全球历史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还持续助力世界减排、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有分析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舱石”。
  
  中国为什么“能”?这离不开多种因素的加持。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在加快自身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推动了世界能源转型。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向《国际锐评》谈到,创新是他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技术开放,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步伐”。
  
  中国用自己发展的事实证明,世界需要的不是绿色壁垒,而是携手推动绿色转型。中国推进能源转型,不是别人要求的,而是自己主动要做的,因为这顺应了全球能源发展大势,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切中了世界所需,体现了大国担当。可以预见,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能源的含“绿”量将不断提升,为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中国动力”。(国际锐评评论员)
  
  
[农业] 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林业] 湖南汉寿:播撒防火种子 守护绿
[农业] 综合利用 盐碱地变丰产良田
[旅游] 超长假期或带火旅游市场
[旅游] 民宿经济解开海岛共富密码
[工业] 工业旅游:从工厂到景区有多远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