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建设美丽静海 |
加入时间:2024-09-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徐连昭 |
|
|
2024年,天津市静海区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静海区委、区政府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部署要求,找准定位,扛实职责,在加快建设美丽静海上持续用力。
一是全天候巡查与精细化管控相结合,紧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以pm2.5控制为主线,深入推进移动源、工业源、燃煤源、扬尘源、生活源“五源同治”。安排20名精干执法人员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分批次24小时昼夜不间断巡查,累计发现并推动整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餐饮单位油烟治理、烟花爆竹燃放等有关问题155个。持续推进精细化管控,精心组织实施夏季臭氧、扬尘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密走航监测高值区域企业监督性监测频次。加大大邱庄工业区、静海商贸物流园等重点区域车辆路检力度,发现并整改市政工地、工业企业堆场、渣土运输等方面问题92个。推动完成4家企业5台生物质锅炉治理改造和三诺涂料废气无组织排放治理、福明树脂及三和众诚储油库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截至目前,立案70余起,罚款400余万元,对超标排放的107辆机动车交由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罚并劝返;检查企业、工地110家(处),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883台,责令其中10台退场整改。
二是跨省市联动与高频次监测相结合,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盯紧水环境质量,每周对大清河第六埠、子牙河十一堡新桥等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和大清河、南运河津冀跨界断面开展监测,定期组织对大清河沿岸口门巡查检查。完善与河北省周边市县的生态环保联动机制,定期沟通会商,确保大清河、南运河、青静黄排水渠上游来水水质安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动农村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加强土壤源头防治,完成36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确保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三是严格把关与高水平服务相结合,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新建项目质量评估,积极鼓励支持园区引进绩效水平高、污染物排放少的优质项目,审慎评估污染物排放多、绩效水平低项目,全力做好污染物总量要素、排污许可技术审核等保障。累计对105个项目进行质量评估联审,为72个建设项目出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审核意见,为低排放、高效益项目落户静海保驾护航。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危废管理方面建立产废量较小企业危险废物集中组织转移工作机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避免超期储存,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已连续6年被评为a等级。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共为7个项目成功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26.34万元。
下一步,静海区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静海区委三届十次全会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安排部署,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美丽静海建设。一是在治污减排上持续用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独立热轧、热镀锌、焊接钢管、涉挥发性有机物等行业企业治理改造,集中攻坚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解决扬尘、异味等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在服务发展上保驾护航。发挥生态环保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凝心聚力支持好项目、优项目落地;持续开展向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指导企业技改升级,提升环境绩效水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环保牌”。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走深走实。健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体系,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共治、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探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为加快建设美丽静海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天津市静海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