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金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加入时间:2024-09-19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实施金融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乡村建设、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五大专项行动,为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服务领域、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
  
  乡村的发展所需,就是金融机构的行动所向。水稻制种关系粮食安全大局,而农户自然是水稻制种产业的重要根基。岑巩县是贵州省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随着岑巩县水稻制种产业的不断壮大,产业链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大。
  
  岑巩县制种大户张能峰从2006年就开始投身水稻制种产业,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户在租用土地、采购物资、雇用人力等环节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张能峰表示,租用土地、人工费,再加上肥料、农药、种子等,每年光是生产成本就需要投入70多万元。在岑巩县,和张能峰一样有资金需求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中国农业银行贵州黔东南分行行长吴斌介绍,该行从贷款授信额度、期限匹配、办理流程等环节入手,创新推出的“种业e贷”采取的是成本法核算授信,即根据农户每年的生产成本乘以相应系数确定。与以往同类产品相比,“种业e贷”单户信用额度提升至100万元,单笔最长可达3年,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户融资需求。
  
  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信贷产品的授信额度该如何提升?吴斌表示,关键是抓住了“种子订单”。水稻制种都是订单式的,农户的种植成本、种植收入和资金需求都可以测算,农户收入有保障,风险也是可控的。据统计,截至8月16日,今年以来,“种业e贷”累计发放3100余万元,支持110户制种大户生产经营。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一系列行动最大的亮点在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比如针对粮食生产的专项贷款或保险产品。同时,实施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能带来相关举措的优化和改良,让金融帮扶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也是关键。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近年来实现了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到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的华丽转型,走上了绿色发展“快车道”。余村的绿色转型之路,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2019年,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余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一体化项目建设,项目涵盖生态工程、休闲旅游、智慧村庄建设。但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了解到余村的需求后,2020年3月,农行浙江分行为余村发放了全国首笔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贷款,支持余村景区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和数字乡村治理。据统计,2023年全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247万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和新农民来到余村创业发展,乡村业态进一步丰富。
  
  余村只是农行浙江分行服务“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农行浙江分行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乡村地区生态治理,创新推出了美丽乡村贷、五水共治贷、生态价值贷、未来乡村贷等产品。截至今年7月末,农行浙江分行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县域存款、贷款均破万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关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任务,还需要关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环境改善的关键目标。我国金融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力度,持续优化体制机制,让“金融活水”更好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勾明扬)
  
  
[农业] 农业农村部发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
[旅游] 阿里地区推进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新
[农业] 金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旅游] 中秋假期微度假成主流 国庆入境
[旅游] 新服务新场景催热中国游
[农业] 秋粮稳产 鱼虾满仓 金秋时节各
[工业] 解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渝北速度
[林业]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
绿意足 生态美 产业兴
绿水青山幸福长
在世界屋脊守护高原生态
绿水青山 气象添彩
持之以恒守护绿水青山
出游热情带火市场 政策驱动以旧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补贴加
北京:中小学购买校服 可以旧换
用活废弃物 产业绿生金
浙江省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秦岭腹地小城新探索:四微模式赋能乡村
重庆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推进节能降碳 建设美丽山西
新时代枫桥经验 解锁百姓幸福密码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