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加入时间:2024-09-2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2023年提高至66%,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现代的城镇化进程背后有大量的调研、规划和统筹工作。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进城的道路才能畅通,进城的人才会安心过渡。如何让城市既能留住人,更能留住心。走进江苏宿迁,看看他们由农民变成市民,在大政策下的小日子。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市民 王子墨:成为宿迁市城区新市民了,就想把身份证上面的地址更新一下,拥有一份自己的仪式感。
  
  王子墨的老家在江苏省宿迁市的一个小乡村,他在宿迁市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安全员。在城市就业、安居,带着全家进城生活,是王子墨一直以来的梦想。得益于国家持续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今年8月,他将户口迁到了宿迁市区,孩子也一并落了户。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市民 王子墨:就感觉特别安稳,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王子墨一家的进城之路,是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新市民的写照。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下、有发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让我们在国情中探寻答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保奎:我国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在农村,通过城镇化将一部分农业人员转移出来,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生产和活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并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上少有。要推进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要走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推进城镇化,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升级,更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提升共同富裕的能力,所以对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我国城镇化工作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任务越艰巨,越需要伟大思想的引航。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会议强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以此为新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的引领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开启了实践的新篇章,城镇化向着更广、更难、更深的领域进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保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对于中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方案,那就是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把以人为本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我们召开这么重要的会议,提出新的要求和举措,对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国整个城镇化的过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字。以人为核心,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全方位布局城镇化改革。
  
  其中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深化户籍改革。近年来,户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持续放宽。落户“门槛”越来越低了,人口流动越来越快了,户籍制度改革让人口、人才和城镇实现了“双向奔赴”。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庞大的人口进入城市,不仅考验着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承载能力,还涉及就业、民生等诸多领域。让农村人口愿进城、能进城只是第一步,进了城还得“留得住”“过得好”,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进城的新居民也能享受市民的福祉和便利。
  
  在全国,已经有不少地方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今年8月31日对邹成照一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女儿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邹成照的老家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的一个乡村,来浙江嘉兴务工已经21年,但因为暂时还没有落户,孩子的上学问题一度让他很担心。没想到现在这件事办起来非常方便,只要通过手机上的政务软件提交居住证、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就可以了,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在浙江务工农民 邹成照:心里面这块石头放下去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到城市之间这种便利、发展。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所以我们直面困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从就业、医疗、教育,到住房保障、社会保险方方面面,为城乡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真正发挥作用的社会保障,生动诠释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总书记总体谋划,我们各项文件具体去落实,比如说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等都涵盖到了,我们要提供这么多的公共服务,其实整个投入量级也是非常大的。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在浙江务工农民 邹成照:享受同等待遇,相当于已经接纳了我们,政府也出台相关的政策,培训技能达到多少补贴多少,都有鼓励政策,所以对我们农民,这是切切实实的福利。
  
  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据在说话↓↓↓
  
  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发放超过1.4亿张。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有着符合我国国情的诸多特点,它还是一条以发展产业作支撑、社会多方面齐头并进谋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面对国情,新征程上,改革引领者胸有丘壑,擘画发展的新前景。四化同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真正的创业者、改革者来说,更是机遇。
  
  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是西部最大的电子产业集中区,园区集聚着数十家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副总经理 刘丹:我们讲产城一体,人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但是你首先得选产业,当产业出来以后人就集聚了,人集聚了,城镇化肯定就实现了。
  
  电子电路产业园所在的重庆荣昌高新区,一共有轻纺消费品、电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六个产业园,带动了周边5万多名农民出村进厂。当地政府以长远的眼光进行规划,加大各方面投入,为这些进城的新产业工人打造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圈,包括提供保障性住房、配套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政府还定期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
  
  重庆荣昌高新区发展改革促进中心副主任 袁宏波:把我们的农民工培训成我们的产业工人,让我们的产业工人都有一技傍身。
  
  城乡融合发展,一头在“城”,另一头在“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完善城镇化工作的新思想、新战略,以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作出部署,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未来的城乡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时代,我们交上了这样的答卷
  
  城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近10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2023年,城镇常住人口超过9.3亿人,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
  
  “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
  
  “19+2”城市群主体形态更加定型,已承载全国75%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3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超过95%。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
  
  一次数字跳动
  
  就是千百万人生活的跃升
  
  
[林业] 湖北竹山九华山林场:森林+生态
[旅游] 在绵阳感受文旅+百业融合生态
[农业] 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旅游]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旅游] 银发族旅游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农业]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旅游] 多地工业游出圈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
未开发山区垃圾遍地 不能只靠志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