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增绿举措

 
国土绿化让美丽中国底蕴更深厚
加入时间:2024-10-2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之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又一代林草工作者久久为功、艰苦奋斗,推动国土绿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草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重点、持续用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稳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美丽中国底蕴更深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力更强劲。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科学绿化形成新格局。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更加突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全力组织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质量成效评价等。我国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4.6亿亩、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24.02%、森林蓄积量增长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蓄积连续40多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始终稳居世界第一,21世纪以来中国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2024年世界森林况》指出,2010—2020年,中国年净增森林面积达到2910万亩,排名世界第一。我国持续增长的森林资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了独到贡献。
  
  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从首都义务植树、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到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持续走向深入。特别是通过创新推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完善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一张图”管理,并形成八大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义务植树开启了新风尚。2023年,全国网络平台点击量超3.5亿次,累计1334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
  
  城乡绿化统筹推进。累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近10年来,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6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5.29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01%。
  
  保护古树名木进一步丰富科学绿化的内涵。完成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以古树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万株、散生在广大城乡的有122.13万株。建成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开展全国数据质检,初步实现“一张图”动态、精准保护管理;启动中央财政资金项目,组织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
  
  造林绿化成果得到全面保护和巩固。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我国林草资源保护管理迎来重大制度创新,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今,林长制引领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已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深入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2023年实现县级疫区、乡镇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四下降”,疫情严重危害和扩散蔓延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新征程上,我国将以更完善的制度、更有力的举措、更坚定的行动,大力推进扩绿、兴绿、护绿,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让美丽中国绿色底蕴更加深厚。(曹云)
  
  

[林业] 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
[工业] 解开企业固废危废管理心结
[旅游] 科技游持续升温 如何开辟文旅新
[工业] 清洁能源为新疆节能减排注入绿色
[旅游] 别被新型旅游项目忽悠
[林业]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林业] 安徽马鞍山:四个转型打造林长制
[农业] 从一粒粮的旅程看大国粮仓根基稳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高需求低入住率考验养老服务的精度
城中村改造提速 开发商抢夺房票客户
让住得更好照进现实
多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