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秋冬季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加入时间:2024-10-22  来源:经济日报  
 
  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球菌等,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可以通过一些公共预防措施来预防呼吸道感染,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等,接种疫苗也是有效方式之一。
  
  秋冬季来临,又到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如何科学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表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球菌等。
  
  “其中,流感病毒是公众最为熟悉的,它引发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李燕明说,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迅速,常表现为突发性的高热,并伴有畏寒。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常感到全身酸痛、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痛;常有呼吸道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和孕妇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
  
  一项基于全国流感监测和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其中60岁以上老人的流感相关超额死亡数占全人群的80%。
  
  与流感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于在国内不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人们的认知度并不高。但事实上,这个病毒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不亚于流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流感的传染力更强。而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天至2天即有传染性,传染性通常持续3天至8天,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其传染期也可长达4周。
  
  肺炎球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我国2009年至2019年之间的呼吸道感染监测大数据显示,在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中,引起肺炎及非肺炎疾病的病原体首位均为肺炎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可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入侵耳部、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耳炎、膀胱炎、脑膜炎等,甚至在血液中繁殖并释放毒素,形成菌血症,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李燕明介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传播,另一种是接触传播,即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引起的直接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眼、鼻等引起的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公共预防措施来预防,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等。另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效方式之一,可帮助提高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一般而言,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到来前的1个月至2个月接种疫苗最合适。比如,国内一般推荐在9月至11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即使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依然建议及时接种,接种疫苗能获得针对性的保护力。“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处于疾病的急性期,以及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冯录召提醒。(记者 吴佳佳)
  
  
[林业] 湖北发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 湖北多地破题林改四问
[农业] 组团发展带动乡村共富
[旅游] 一票游多日 一举能多得
[林业] 安徽亳州筑牢林业安全屏障 守护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林业] 森林法官多跑一公里守护绿水青山
[工业] 大范围寒潮来袭供暖保障如何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