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故事

 
青山绿水照梦来
加入时间:2024-10-29  来源:人民日报  
 
  提起江西婺源,很多人会想起梯田花海。其实,这里也是2400余种高等植物和1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家园,有着独特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资源。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发挥好这个课堂的作用,专业的力量不可或缺。2018年,我们在婺源成立了一家自然教育科普机构——林奈实验室,希望依托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自然教育、自然科普的方式,带动更多人感受生态之美、体悟自然之趣,增进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真正扎根自然、理解自然,才能做好这份事业。6年来,我们结合所学所长,探访了600多个自然村,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积累了1万多份生物照片、影像资料。从3个人的讲师队伍,到30多人的专业团队;从一间小实验室,到正规化的生态学校……如今,我们的线下自然教育活动已服务超5万名海内外青少年,自然科普受众累计超200万人次。我们的梦想在这里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自然教育重在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体验性、实践性强。在峡谷观察夜行性动物的行为,在溶洞了解喀斯特洞穴生物的节律,为无家可归的鸟儿制作人工巢箱……以山海林河为教室,以鸟木虫兽为内容,我们顺应青少年的好奇心,打造多种主题的研学课程,为孩子们搭建起亲近自然的桥梁。当抽象的书本知识以可听、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在眼前,不仅陶冶身心、丰富视野,也播撒下热爱自然的种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往往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推崇自然教育的意义所在。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守护。动员更多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我们结合当地群众关心的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农业病虫害防治、禁渔禁猎等问题,推出系列科普讲座。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自然教育融入乡村全面振兴事业。比如,紫阳镇雍溪村依山傍水、古树葱茏,我们在这里开设观鸟课、水生态课,小山村越来越热闹。聚人气,生财气,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随之发展起来。村民们认识到,守护自然与致富增收并不矛盾,好生态还能带来好生意。
  
  开发民俗课程、打造萤火虫营地、整治村庄环境……当一个个古老的村落被激活,人的视野更加宽阔。守护好山好水,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很多村子自发组织了生态巡护队,共护生态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让更多人切实从绿水青山中受益,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被更好调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凝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一堂自然教育课程、一场科普讲座、一次野生动植物救助,都是在探索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我们坚信,当更多的心灵被自然之美触动,更多的力量为保护生态汇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将渐行渐近。(作者为林奈实验室创始人,本报记者朱磊采访整理)
  
  
[旅游] 别被新型旅游项目忽悠
[林业]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林业] 安徽马鞍山:四个转型打造林长制
[农业] 从一粒粮的旅程看大国粮仓根基稳
[旅游]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农业] 文旅+点亮乡村经济
[工业] 国家标准如何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
[旅游] 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让住得更好照进现实
多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以生态修复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从老房子到好房子 托起稳稳的幸福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