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十堰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加入时间:2024-12-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
|
湖北省十堰市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丹江库区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2024年,全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现场会在十堰市召开,十堰市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坚持高效谋划
十堰市从汉江流域和秦巴山脉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积极推进水源地生态建设。
聚焦环丹江口库周及汉江、堵河干支流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应急道路建设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生物阻隔系统建设规划》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聚焦生态空间布局不优、林分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科学提升森林质量。针对郁闭度大于0.5、亩均蓄积大于4立方米的乔木林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等项目;针对郁闭度小于0.5、亩均蓄积小于4立方米的低产低效林、退化林,谋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针对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谋划实施荒山攻坚行动。全市累计完成“双重”项目营造林131.04万亩,完成林火阻隔国债项目新建、改造应急道路567.71公里,新建生物阻隔带6.75万亩。
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工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在环丹江口库周的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经济特区,栽植彩叶树种,增强森林涵水净水能力,提升森林景观;在汉江两岸郧阳区、郧西县和十堰城区,栽植乡土珍贵树种,发展林下经济;在堵河两岸竹山县、竹溪县和房县,栽植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区域,补植补造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逆性;在城乡周边,合理搭配彩叶树种,提升居民绿色宜居感。
坚持高标推进
十堰市把项目实施效果作为保水护水成效的重要检验。
强化过程管理。严格对照国土“三调”、林业二清等本底数据,确保造林小班能够落地上图,不占用耕地、不产生负面清单。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标准在一线挂牌公示、监理在一线跟踪监管、干部在一线驻点办公,全面加强工程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统筹调度。协调省、市、县各级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起草土地、节能、林木采伐、资金承诺、招投标、财评等请示报告(文件)40余份;下达投资计划、工作专班、管理办法等文件10余份;组织参加市级、省级培训,及时动员、调度,推动项目快开工、快拨付、快入库。
强化效益导向。在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过程中,将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深度结合,发挥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坚持高位推动
十堰市坚持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十堰市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林火阻隔系统国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保责任有人担、进度有人督、绩效有人评。定期召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调度会、推进会,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全市8个县(区)全部独立设置林业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调配专业人员17人,引进高学历人才5人。市委、市政府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纳入年度督办事项,将“双重”和国债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情况纳入林长巡林重要内容,督促各级林长协调解决国土绿化、国债项目等问题452个。
市、县两级将“双重”、林火阻隔国债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纳入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和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十堰市林长制获国务院激励表扬,丹江口市、竹山县林长制获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
随着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日趋向好,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汤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