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从大熊猫读懂美丽中国生态保护故事
加入时间:2024-12-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到国宝大熊猫,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呆萌可爱的形象,其实,大熊猫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比人类的历史更久远。
  
  800万年间,大熊猫如何适应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有怎样的进化智慧?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它们如何由“濒危”动物变为“易危”动物,一字之差背后,凝聚着怎样的努力?
  
  2024年12月6日,北京卫视、四川卫视联合拍摄的6集大熊猫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熊猫奇遇记》开播,展现了大熊猫的进化与成长历程,引发海内外观众关注。
  
  厚重主题的鲜活表达
  
  《熊猫奇遇记》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讲述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以及大熊猫的“朋友圈”、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的独特角色等,直至它们的“养老”生活,全面涵盖大熊猫的生物学知识、繁育保护技术等内容。
  
  节目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真实,通过真实场景、真实事件,讲述大熊猫这一物种的诞生和进化,并在平行叙事中呈现诸多震撼人心的镜头。
  
  在被称为“中国地心之门”的贵州绥阳双河洞,摄制组独家呈现了最新发现的第47具大熊猫化石,为观众展开一幅从始熊猫、小种熊猫、巴氏熊猫到现生熊猫的进阶画卷。摄制组还聚焦大熊猫的完整牙齿化石,透过大熊猫独有的“牙齿武器”,解答几百万年间大熊猫究竟怎样改变原来的食肉特性,选择以竹子为生,使自身成为“适者生存”的赢家。
  
  在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摄制组蹲守3个月,完整呈现初产大熊猫璨璨诞下双胞胎的过程。刚出生的幼崽,体型通常只有成年熊猫的千分之一,这种类似“早产儿”的现象是大熊猫为了更好繁衍而形成的进化策略,最萌体重差的视觉冲击背后,是它800万年不断繁衍生息的生存密码。
  
  擦亮生态保护“金名片”
  
  跟随科考人员的脚步,《熊猫奇遇记》摄制组深入探访全国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及繁育研究基地,通过实地拍摄和深度探索,展示了大熊猫栖息地未开放区的科考全过程。片中运用大量蒙太奇手法,呈现了电影级画面的自然美景。该节目导演、制片人赖一锐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镜头展现中国自然风光之美,也彰显大熊猫国家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中国大熊猫之乡——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制组拍摄到了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大熊猫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从来不缺朋友,它与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和谐相处,形成被大熊猫“伞护”的美好生态家园。
  
  节目也展现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搭建生态廊道、恢复退化大熊猫栖息地、提升栖息地质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将“熊猫孤岛”串联成片,给栖息地修复、野生大熊猫种群成功“串门”甚至“和亲”交上了一份答卷。
  
  海外热播再起“熊猫旋风”
  
  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熊猫奇遇记》采用英文配音,第一集播出后,就在海外平台收获了近百万播放量。出品方联合《环球时报》策划#里约街头熊猫连连问#系列互动采访,来自巴西、罗马尼亚、西班牙、法国、阿根廷等国的外国朋友对熊猫800万年的生存演化历程惊叹不已,表达了对节目的期待。出品方联合沙特旅游局策划的#熊猫奇遇记微短剧#,则以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全世界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赖一锐说,《熊猫奇遇记》节目的意义远不止于娱乐,其核心理念在于告诉大众,大熊猫是和人类一样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动物,要使这个物种更好地存活下去,最终就要让大熊猫回归自然,“设想未来,我们驱车行驶在郊外,邂逅一只在路边悠然漫步的野生大熊猫,那将是人类与自然、与这些珍稀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愿景”。
  
  
[旅游] 加速把文旅业培养为支柱产业
[工业] 江西永新:废弃矿山变了样
[农业] 小渔村做好海文章
[农业] 新华时评:千方百计鼓起亿万农民
[农业]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擦亮兴村富民
[林业] 开发森林食物充盈大国粮仓
[旅游] 县域游如何接住银发流量
[农业] 湖南东安发展大棚经济致富村民
陕西安康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安居乐
加速绘就吉林冰雪经济壮美新画卷
两山转化这道必答题 安顺这样解
以百千万工程为谱 奏响乡村振兴
从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
以旧换新促消费持续回暖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
以旧换新:换出消费新活力 换出
让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成为新食尚
废旧家电去哪了 正规企业吃不饱
从大熊猫读懂美丽中国生态保护故事
长春:打造璀璨夜景 映照出城市的繁华
贵州遵义:绘制和美乡村新图景
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让城市更有韧性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