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通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回收、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等工作,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短板,促进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开展化肥、农药“两减量”。全市建立2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先后投入1157台(套)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高效植保药械。开展绿色防控,2024年实施农田林网统防统治和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290.32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9.34%,高于全省绿色防控覆盖率目标1.34个百分点。制定《淮北市化肥施用定额工作方案及标准》,市级发布4个大配方,县区发布54个不同作物施肥配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40余万亩、三新技术50余万亩,推广实施水溶肥重点项目一万余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
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两回收”。建立“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利用体系。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示范,现已完成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74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1万亩。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试验面积合计为360亩,覆盖瓜、果、蔬菜等多种覆膜作物,全市农膜回收处置率达92.4%。设置农药包装回收站(点)73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储站22个,数字监管平台主体上报回收信息1.5万条,回收率达88.21%。
开展秸秆、畜禽粪污“两利用”。持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2024年新建10个标准化收储中心,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全市37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分别采用沼气工程、生态养殖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市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6%。(本报记者 潘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