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数字赋能 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加入时间:2025-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
  
  乡愁记忆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包含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它们在人们心中沉淀成情感符号,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当前,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正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为乡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赋能,有助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依托数字技术,塑造乡村文化ip,活化乡村资源。立足乡村地域特色,挖掘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与传统技艺等元素,结合年轻人喜好,塑造辨识度高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地标,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品牌,实现文化ip的经济价值转化。
  
  比如,贵州村超融合苗族、侗族风情与足球运动,借新媒体实现体育、文化、经济深度交融,成为现象级乡村文化ip,不仅深度挖掘了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以“文”育“体”,更为广大游客带来新鲜感和乡土魅力;北京市通州区以科技赋能文化,打造“运河畔”文旅品牌,不仅让大运河农耕文明重焕生机,更让古老的大运河活在当下、走向未来,进一步焕发蓬勃生机;江西婺源篁岭村五彩斑斓的“晒秋”与传统徽式民居结合,实现“破圈”传播,不仅还原了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乡村生活,还吸引了更多人在篁岭的乡宿、山野、田园中体验乡村生活。
  
  依托数字技术,创新交互方式,唤醒深层乡愁。传统乡土文化的表达侧重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而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交互性特点,赋予乡土文化全新生命力。vr农耕生活体验、直播非遗手工制作、云游田园自然风光,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能突破时空限制“身临其境”感受乡风乡韵。如今,各地正充分利用数字传播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化媒体,促进舞蹈、绘画等承载中华形象的文艺作品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直观感性地了解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
  
  有传统文化爱好者精心制作展示传统技艺的视频,在网络发布后短时间点击量达千万次,让观众一睹传统技艺的精深和风采。很多人说,原生态的记录、精致的视频呈现,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乡愁的闸门。从春日采花酿酒,到冬日围炉煮茶,再到非遗技艺展示,每一个场景与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紧密相连,许多人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唤醒了乡愁。
  
  依托数字技术,使人从乡土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摄影、绘画、短视频等艺术形式为乡愁文化传播提供多元途径。互动化传播,人人都是乡土文化“代言人”。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如手工竹编、土陶制作等,借短视频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让乡土文化在创新传播中重焕生机。
  
  农耕非遗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过去因技术手段匮乏,农耕非遗的传承面临困境。如今,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高清摄影、3d建模等方式,对传统农耕工具、手工艺品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记录,永久留存细节。以云南彝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例,通过视频记录,完整呈现复杂的纺织流程与独特的图案编织技法,打破口传心授的局限,不仅让非遗有了更加生动的实践场景,更让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进一步焕发生机;再如《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的呈现,不仅让观众领略到农耕文明孕育的饮食文化瑰宝,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依托数字技术,可助力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从而为讲述乡村的各类文化故事打下坚实基础。可运用卫星遥感、智能监控等技术监测乡村空气质量、河流池塘水质状况等指标,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比如,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的云南大理古生村,不仅拥有古老的千年白族村落,还拥有以现代生态治理为标识的科技小院,小院构建了“六纵七横”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动态监测网络,成为洱海保护的重要载体和生动缩影,从而让古生村的故事勾勒出新的图景。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注入现代活力。可以说,乡愁作为情感纽带,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传统文化的温度,让乡村始终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温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书写着中国乡村的崭新故事。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故事,将凭借更鲜活的内容和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旅游] 别被新型旅游项目忽悠
[林业]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林业] 安徽马鞍山:四个转型打造林长制
[农业] 从一粒粮的旅程看大国粮仓根基稳
[旅游] 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农业] 文旅+点亮乡村经济
[工业] 国家标准如何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
[旅游] 我国新增4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福建永安智能守护景区绿水青山
福建大田:建好森林四库 收获金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农业大县如何做好废弃资源再生利
通过国补换新家电后 那些被淘汰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网约车一口价被叫停 回归理性才
光盘是另一种形式的丰收
让住得更好照进现实
多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以生态修复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从老房子到好房子 托起稳稳的幸福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