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科技驱动手机循环再利用
加入时间:2025-02-05  来源:经济日报  
 
  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60亿部,既是安全隐患,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打通回收处置链、产业融合链、信息安全链三个链条,自建回收平台前端回收、中端涉密销毁、末端拆解与高值化利用,构建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体系。
  
  在一阵短促的“嘎啦啦”声响中,一部不含电池的废旧手机被碾成碎屑。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试运行启动仪式现场看到的场景。
  
  启动仪式上,发出了手机安全回收利用第一单,标志着中国资环成为业内首家具备线上线下自主回收、自主拆解、自主熔炼能力的手机回收处置企业。
  
  据介绍,与将手机投入二手市场换取残值相比,很多用户更在意信息泄露的风险,选择将废旧手机闲置在家,不愿意转售。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60亿部。如此庞大的闲置手机数量,既是安全隐患,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是中国资环推进的一项重大工作,它打通了回收处置链、产业融合链、信息安全链3个链条,通过接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接口,自建回收平台前端回收、中端涉密销毁、末端拆解与高值化利用,构建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项目汕头产线负责人黄文说,一般情况下,旧手机可拆成后盖、电池、主板和屏幕4部分,拆出来的主板会通过输送皮带输送到破碎区进行破碎,确保客户信息安全。整个破碎线总长13米,每小时可处理1000多部手机、400多块硬盘。整个封闭处理车间是全天候、无死角在线视频监控,全方位保障手机销毁过程安全可靠、全程可溯。
  
  据悉,消费者可以通过“芯碎无忧”平台(小程序)或者电话服务热线下单。下单时,既可以选择上门现场破损服务,也能选择邮件保密回收。销毁过程融合了先进的物理粉碎与火法冶炼技术。手机回收到基地后,在保密车间拆解出电池和屏幕,经整机破损销毁后,碎片送入熔炼车间进行火法熔炼,实现彻底销毁。中国资环配置了手机拆解产线,将零件精细化拆解,利用贵屿火法项目优化技术路线,成功提炼稀贵金属。这一系列操作,既解决了消费者对信息安全的担心,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该项目是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大力推进创新的强劲号角。”中国资环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表示,通过拆解零部件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电路板提取金、铜等贵金属的高值化梯次利用模式,减少了电子垃圾污染,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大幅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资源开采,有力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毛新平表示,当前,资源循环利用迫在眉睫,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高质量地利用。在此进程中,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
  
  刘宇表示,中国资环将始终把创新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驱动模式与管理创新,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中国资环总经理朱建春表示,中国资环将以手机循环利用为牵引,瞄准科技前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革新生产工艺,不断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和知名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园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包括电子电器在内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瑾)
  
  
[农业] 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如何推进
[旅游] 春节文旅热折射经济活力足
[旅游] 中国游客助力埃及旅游业发展
[工业] 新疆矿业改革提速 2024年出
[农业] 落实落细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
[工业] 钢铁厂区变景区
[旅游] 文旅深度融合 让冰雪生活触手可
[林业] 柴达木盆地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持续
绿水青山 是这般实实在在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安顺
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天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陕西合阳废弃矿山变身绿色聚宝盆
科技驱动手机循环再利用
以旧换新后 旧物都去哪了
降本增效再加力 流动中国显活力
杜绝浪费 春节氛围营造如何经济
小电驴以旧换新继续补 5部门联
投资2.9万亿后 2025年城市更新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日益完善
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四好农村路 是回乡路也是奔富路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出炉 明确九大重点任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