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深入推动现制饮品业塑料污染治理
加入时间:2025-04-24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奶茶、咖啡等现制饮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元。与此同时,一次性饮品杯所产生的塑料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天,在北京市蓝色港湾商区现场,消费者争相体验用一次性奶茶杯回收再生的塑料颗粒制作纪念章、撕掉标签后投递奶茶杯至回收机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完成最终的拍照打卡环节后,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可成为“好杯新生”项目环保合伙人。
  
  “好杯新生”环保行动是由美团“青山计划”联合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餐饮外卖绿色包装应用工作组发起,旨在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目前,茶百道、喜茶等27家饮品品牌和爱回收、睿莫环保等回收再生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了这一环保行动。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表示,“我们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好杯新生’行动,正是希望通过行业协同、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低碳发展路径,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为鼓励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自带杯”,从源头上减少一次性饮品杯的使用,4月21日起,美团及大众点评app开始在商家端试点上线“自带杯立减”标签。目前,不少饮品品牌商家也在美团上线“好杯新生套餐”,这些套餐均使用符合“易回收、易再生”等环保原则的饮品杯,消费者点餐后还可获得环保周边产品。
  
  据介绍,现制饮品行业一次性包装广泛使用于堂食、外带、外卖等消费场景,部分一次性饮品杯因盖封膜不易撕、杂色多、材质工艺复杂,导致目前整体回收率偏低。因此,除了从源头减少一次性饮品杯的使用,“好杯新生”行动也联动爱回收等机构发起饮品杯回收计划,目前消费者可以在全国3万多台回收机上参与分类投递。消费者撕掉标签后参与饮品杯投递,即可获得公益周边和电子版公益证书。
  
  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好杯”意味着以好的设计和材质,实现更好的减量、回收和再生。“好杯新生”环保行动旨在构建覆盖一次性饮品杯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示范体系,以源头减量、生态设计、分类回收、高值化利用为重点,先行先试为现制饮品行业塑料污染治理探索一套技术经济可行的方案。
  
  从“好杯新生”行动各环节来看,源头减量方面旨在推广“消费者自带杯”和“店内循环杯”,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在生态设计方面,引导商家使用符合“减量化”或“易回收、易再生”等原则的饮品杯,实现包装绿色升级;在分类回收方面,发起饮品杯回收计划,激励消费者参与分类投递,践行绿色消费行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认为,塑料制品尤其是饮品杯这类“轻量、高频、分散”产品,治理难度大、协同链条长,必须依托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才能从源头设计、生产流通到消费使用、回收再生,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闭环体系。
  
  据了解,为减少一次性饮品杯所产生的塑料污染问题,“好杯新生”环保行动将通过3-5年的时间,开展试点探索、示范引领和规模推广。从近期看,这一行动首年将在美团app上线“自带杯”标签,预计覆盖万家饮品门店,同步线下落地千家“好杯新生环保倡议门店”,带动百万消费者参与行动,并实现1亿个饮品杯的回收再生。
  
  美团青山计划项目总监田瑾表示,“好杯新生”环保行动后续也将持续联动各方,提高自带杯门店数量、环保饮品杯包装使用比例,以及一次性饮品杯回收率、再生利用率逐年提升,目标是到2030年带动15万饮品门店加入该项行动。
  
  
[旅游] 新疆旅游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农业] 一个村庄的生态逆袭与共富密码
[农业] 建设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旅游] 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工业] 让民企吃下敢闯敢试定心丸
[工业] 瑞昌以竹编文化赋能废弃矿山生态
[林业]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元
[工业] 戈壁滩上 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云南龙陵:林下经济激活绿水青山
解锁青山绿水间的共富密码
茶山上 一场生态变革悄然展开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2元吃席 40年不变的乡村文明
五一假期黄金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闲置手机这样处理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广西公布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
期待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将产业转型嵌入城中村改造
西安打造书香之城 读者探索更广阔世界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